到了像我这样35+的年纪,还能把“文艺”两个字整天挂在嘴边的,大抵会集中在两类人身上:在文艺的路上一路死磕终于在文艺职业化的道路上修成正果的,在其他领域小有所成需要文艺范儿来提升个人底色的。
如果两者都不靠,整天谈文艺就不免显出几分寒呛。文艺心可以收起,但不应任其被生活的碎片埋葬,因为它就是暗淡生活的底色,一抹诗和远方。而且,它还有着意想不到的现实功用。
我之前是一枚女公关,在这个变化蛮剧烈(fu hua)行业已经呆了十年了。之前在一家外企担任公关经理。当我每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写着“制式”的公关稿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还有一颗未曾熄灭的文艺心呢。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它居然在不经意间拯救了我。
时间回到四年多以前,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其中各种兵荒马乱略过不提。让我最痛苦的是“哄睡”这件事。人类真是一种低等的生物啊,连睡觉这个过程都是要学习的!尤其是当各种睡眠训练都没有用的时候,几乎在任何地方倒头就能睡着,每次都要睡足十个小时才够的我简直心中奔过一万头草泥马(嗯,好像这句有点不对)。
如何度过这段需要无限耐心又无聊到爆的时光,让自己也能稍微找到点点乐趣呢?我发现了讲睡前故事这个事情还不错。
熊孩子那个时候已经两岁半了,为了让他能尽快入睡,我都是关着灯的,所以不能读绘本,同时又觉得故事机和讲故事APP里面都是别人的声音(有些还吊着嗓子装嫩,简直不能忍)实在怪怪的,于是就自己编吧。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有一颗未曾熄灭的文艺心有多重要。
我让他自己选择了主题,然后以他自己为主角安排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他幻想自己是一只猫,于是我们有了猫村的系列,他后来觉得自己是一只兔子,于是我们有了兔村系列。时间慢慢过去,我们形成了一个类似“七国”之类的Neverland,有地方专门出产黑科技,有地方是魔法输出地,有地方专门出产美食,有地方充斥着吃喝玩乐。总之还挺丰富的呢。
在编故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似乎复苏了,总能在不经意间遇见堪称精彩的情节。渐渐的,我觉得这个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因为需要在几分钟之内想出一个新故事,有时候还是按题作文,所以也挺有挑战的。
梦想,远方,冒险,未知的旅程……也许是黑夜的作用,我觉得这个我们自己创造的Neverland其实还挺迷人的呢。
小朋友也喜欢自己编的故事,慢慢地甚至能自己加入很多想法,引导故事的走向。我也终于从自己编故事这个事情里体会到了一点“牵你的小手去看这个世界的精彩”的感觉。
根据我的粗浅观察,现在愿意给小朋友讲睡前故事的父母还不多,自己编的就更少了。身为资深文艺青年,对故事机这种东西实在无感啊。用一颗文艺心,育儿这个不断崩溃崩溃再崩溃事情也可以变得有点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