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过后,我们经常会看到网上有一些这样的帖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家长离婚了。本来,孩子在读高三的时候,夫妻俩还能维持一种表象的和睦,但是,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家长就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他们也该放弃这段假象婚姻开始新的生活了。难道说,把孩子送进大学的校门,家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吗?那孩子读大学以后呢?将来毕业择偶呢?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孩子来说,最不幸的莫过于父母都健在,却彼此不再相爱,最终分道扬镳吧?这些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孩子最大不过十八九岁,他们的青春期还没有完全结束,“三观”依旧在逐渐完善中,还需要父母共同的示范和引导,可是,父母的离异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婚姻不可信?还是亲情不可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难道,在孩子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生节点上跟家长学到的就是这些吗?
昨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位好朋友为祝贺孩子考上大学的宴席。朋友从跟我聊天起,就对自己先生各种抱怨,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满意的话,什么懒惰得不像话了,不会文明说话了,两口子不一个思维频道了等等,关键是最后还有一句话:“我就是跟他过得够够的了,如果能退货,我早就退了,还等到今天?也就是为了孩子凑合着混吧,不是没办法嘛!”话语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太多的厌弃,我听了心里都感觉很压抑。朋友的这些话,让我想起了四年多前的自己,那时候的我,跟朋友一样像个怨妇,看先生哪儿哪儿不顺眼,嫌弃他太懒惰又好喝酒,大腹便便还不爱运动,最关键的是没有工作热情,还不求上进……我就是一见到他那个样子就厌恶得不再想多看他一眼。可想而知,当时的我们关系有多紧张。可以想象,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他给我的回馈能是什么?还不是一样的厌烦?后来,我通过读书和学习了解到,要想培养一个内心有力量、有充分安全感的优秀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经营好夫妻关系,孩子只有在一种温馨、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成为一个个性健全的未来公民。基于此,我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除了不断学习和成长自己之外,我每天都会留意对先生为我们家所做出的服务,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感谢先生的话写在本子上,就这样,我坚持写了一年,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柔和了许多,跟先生的关系也不一样了。从原来的指责、冷冰冰,变成现在的和善和关心。先生变得越来越勤快了,也不那么爱独自喝酒了,对孩子也越来越上心了,关键是还主动出门跑步健身了呢。正是看到了先生的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对先生由原来的厌恶,变得越来越亲近了呢,这也算是良性循环吧。因为我自己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改变,也影响了先生的改变,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氛围的改变。原来还担心孩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们俩也会离婚,现在看来,我们都越来越感觉到彼此的好了,哪里还去想离婚?再回过头来看看我的好朋友,他们俩都不学习不成长,还都想改变彼此,这怎么可能?真不敢想象,孩子去读大学之后,他们俩会怎么相处,是“华山论剑”?还是“俩人一起荡秋千”?
与其说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不如说为了我们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温暖的家,再次去学习和提升自己,还自己和亲人一个幸福美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