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到投資自己是剛需,對別人來說不一定是剛需
先說自身背景,我住臺灣,所以這裡指的別人是我視野內的臺灣人,也許是因為環境太好的關係,很多人在追求”小確性”,就是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再展開來說,因為追求確定,身上就有個沈重的安全感負擔,那長期而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的概率就比較小,也就容易困再永恆的當下(第三週內容),再看因為目標是追求幸福而非成長,那就是用立即的快樂來滿足自己,那相對累計的東西就少了,因為耐不住累計的痛苦,所以時間無法在身上烙印下深刻的能力,自然追求的東西只能是微小的。從有沒有把投資自己當做剛需這個維度來看,影響的竟然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如果今天臺灣人掛嘴上的是”小確長”,微小而確定的成長,那我想台灣會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