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生命最美的化妆。”曾在我迷茫的时候,《中国教师报》悄然走近我的生命。
一、寂寞中相识
“教书真没意思,如果再有一次择业的机会,我一定不会再教书。”曾在我付出满腔热血去改变一个留守儿童,换来的没有感恩和理解,却是一声“我恨你!”时,我的心瞬间碎了!我无数次的对自己说着不再教书的誓言,可也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不教书还会干嘛?日子就这样百无聊赖的过着。每每想起“我恨你!”,总会有股凉气从心底往上抽,这种疯狂的刺痛时时让我不安!就像一把无形的鞭子,虽然亳无痕迹,却让我伤心太平洋!许是外柔内刚的性格使然,让我在痛心之余,决定绝处缝生,我不想在困顿的现实里举手投降,我以为自己的付出,学生应该有所触动,至少不会说“我恨你!”,可这一切都仅仅是我的自以为是,事实并非如此!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时,那就看书吧。”已记不清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也不知何时把它存在了记忆里,此时却那么醒目地在脑海中跳跃,挥之不去。看书?看什么书?办公室里,只有几份孤独的报纸静静地躺在那里,许是无人翻动,上面落满了灰尘。我漫不经心地踱过去,无聊地拿起一份——《中国教师报》映入眼帘,这算是我们的相识,理由却一点也不高大上。
二、孤独中相伴
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却在痛苦的挣扎。想做一名魏巍笔下蔡芸芝那样的老师的愿望被“我恨你!”击得粉碎的痛苦,是无人能理解的。想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想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想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追求“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想像王维审老师那样“寻求不一样的教育”……可这一切都止于自己知识的浅薄!在孤独中,能给我带来希望的曙光的,就是这份同样孤独的呆在那里无人问津的报纸——《中国教师报》。
闲暇之时,当同事们在感叹学生难教;在兴奋地聊着网购;在节假日逛逛商场 时,我却喜欢徜徉在寂寞里,幸福地品尝孤独中读报的乐趣。 “新闻”、“图片新闻”、“区域教育”、“课改研究”成了我了解外界的窗口;“现代课堂”给我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师成长”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教育家”的哲思与睿见引领了我的思想;“教师工作”给我指明了方向;“文化”让我相信教师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就这样,每期的报纸一到,第一个去收发处要报纸的总是我。《中国教师报》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给我营养,促我成长。
三、成长中相随
平淡无趣的日子在读报中慢慢有了变化,每次看到一线老师写的班级故事,教学妙招,生活感悟,爱好写作的我也常常做着发表文章的美梦。如果有一天,我能在我最喜欢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那该有多好呀!美梦仅仅是美梦,我也终将没有勇气拿起笔写篇文章。直到今年四月份走进王维审老师创建的叙事者团队,在团队里看到宋鸽编辑发的征稿启示,第一篇是跨界成长,第二篇是自己的死瞌经历,本来信心满满的准备提笔写征稿,可听别人说《中国教师报》上稿很难,我又一次放弃。当看到赵成峰老师说他写的《从三到万》被《中国教师报》采纳,我终于也鼓起勇气写下了自己死磕经历的文章《别让理想休眠》(最终发表在《中国教师报》644期“教师成长”栏),记得宋编当时在叙事者群发信息祝贺我时,我激动的差点像个孩子似的跳起来。之后的日子,我几乎每天都要去收发处看看新一期的报纸来了没有,看看报纸上又有哪些群友上了稿。突然之间,《中国教师报》与我相距那么近,近的我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她。她成了我成长中的一份精神食粮!我和她共成长,一起谱写教师的华美篇章!
寂寞中相识,孤独中相伴,成长中相随——《中国教师报》,一路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