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的收获

《了凡四训》,讲的是一个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姓袁,名学海,号了凡的人一生的故事。

书中讲了凡自幼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从小的时候,他母亲就教导他,要他选择从医的这条路,原文是这么写的:“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袁母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为什么?她的出发点就很好,说学医可以养活自己。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后一句话:说“可以济人”,济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说悬壶济世,济就是帮助的意思,济世就是帮助世人,济人就是帮助人民。

伟大在哪里?我们现在的人读大学选专业都是说,选个好专业,以后好找工作,可以衣食无忧。这个当然没有错,袁母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帮助世人”这一点上,像我们普通人,都是有了好工作之后,换大房子,大车,很少说有人择业工作的出发点是便于、乐于帮助他人的,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家风相当重要。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有一天,学海在外面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身形神行俱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的形象好,气质也好,精神也好。然后学海就非常恭敬地向老人打招呼问好,并且把老人带回家,给老人吃的,喝的,非常尊敬的在招待老人。

这个也是非常难得的。为什么呢?我想起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西安一所大学的大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到一骑电动车行人,因为害怕承担法律责任,从车上拿出刀具将被撞的人刺了8刀,残忍地将其杀害。

先不说这个,就是换做我们自己来说,要做到这一步也比较难。就拿我自己来说,让我在小区遇到一个老人,要我和他问好,我觉得勉强可以做到,但是发自内心的问好,这个比较难,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向人打招呼变得很随意,不走心,更别说主动邀请人回家里来做客。

像小品里面说的一样:以前在农村,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现在在城里,门洞里看人,把人看远了。

一个是主动带老人回家给予帮助的学海,一个是驾车撞人怕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药家鑫,道德高下立判。

想起小时候,我们村里经常有人上门来乞讨,这个时候,家里人总会将家里的饭菜给予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变了,比的是谁家房子大,车子大,谁的手机贵,社会上唯金钱、权贵论成败。所以郭老师也说,整个民族长此以往下去,拜金主义、唯权主义盛行,哪里还有未来可言?真可谓振聋发聩!

那被接回来家中的老人姓孙,感恩于学海的恩情,于是帮学海算了一卦:预测出学海将来会高中进士,并且能清楚地算出在乡试、会试、殿试的名次来,还预测出他能活多少岁数,这辈子有没有子女,能做到多大的官......

从此之后,学海便开始走上了求学之旅,去认证孙老人的预测是否灵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8,030评论 1 35
  • 了 凡 四 训 目录 第一篇、立命之学​4 第二篇、改过之法​15 第三篇、积善之方​21 第四篇、谦德之效​40...
    安然Bella阅读 2,164评论 0 9
  • 诚实面对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积德行善,学会自省,做自谦的人。 第一部分是参照《了凡四训》白话文提炼出的几个要点。...
    小兮淼淼阅读 2,470评论 0 49
  • 【原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习学】袁了凡是明朝重要...
    曹宁子阅读 673评论 1 5
  • 袁了凡(1533-1606) 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明代思想家,著作涉及农业、历法、军事、音乐、几...
    百味杂陈阅读 1,392评论 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