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Java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java咖啡.jpg

代理模式

  • 静态代理
  • 动态代理

为什么需要代理

通过代理,我们能够不用知道委托人是谁,而执行者能够接到任务并完成。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对代理的任务进行拓展,比如增加日志、事务、时间消耗计算等,一句话,能够在不修改委托人原始任务的情况下,对委托人的任务进行拓展,并且执行者不需要知道委托人是谁,仅仅知道委托任务即可。

一、静态代理

类图.png
public interface IAction {
    public void say();
}
public class RealAction implements I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i am realAction!!");
    }
}
public class StaticProxy implements IAction {

    private RealAction mRealAction;

    public StaticProxy() {
        if (mRealAction == null){
            mRealAction = new RealAction();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i am proxy start -------");
        mRealAction.say();
        System.out.println("i am proxy end -------");
    }
}
调用
IAction staticSubject = new StaticProxy();
staticSubject.say();
结果
静态代理输出结果.png

二、动态代理

类图.png
类IAction、RealAction 同上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mTarget;

    public DynamicProxy(Object target) {
        m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start time-----");
        Object resultObject = method.invoke(mTarget , args);
        System.out.println("------end time-----");
        return resultObject;
    }
}

步骤

一个典型的动态代理创建对象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通过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创建自己的调用处理器 I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InvocationHandlerImpl(...);
2、通过为Proxy类指定ClassLoader对象和一组interface创建动态代理类
Class clazz = Proxy.getProxyClass(classLoader,new Class[]{...});
3、通过反射机制获取动态代理类的构造函数,其参数类型是调用处理器接口类型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new Class[]{InvocationHandler.class});
4、通过构造函数创建代理类实例,此时需将调用处理器对象作为参数被传入
Interface Proxy = (Interface)constructor.newInstance(new Object[] (handler));
为了简化对象创建过程,Proxy类中的newInstance方法封装了2~4,只需两步即可完成代理对象的创建。
生成的ProxySubject继承Proxy类实现Subject接口,实现的Subject的方法实际调用处理器的invoke方法,而invoke方法利用反射调用的是被代理对象的的方法(Object result=method.invoke(proxied,args))

调用

IAction subject = null;
RealAction rSubject = new RealAction();
DynamicProxy proxy = new DynamicProxy(rSubject);
subject = (IAction) Proxy.newProxyInstance(getClassLoader(), rSubject.getClass().getInterfaces(), proxy);
subject.say();

结果

动态代理输出结果.png

总结

  • 静态代理
    • 优点:
      1、直观感受,静态代理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我们自己写的。
      2、在编译期加入,提前就指定好了谁调用谁,效率高。
    • 缺点:
      1、静态代理很麻烦,需要大量的代理类
      当我们有多个目标对象需要代理时,我就需要建立多个代理类,改变原有的代码,改的多了就很有可能出问题,必须要重新测试。
      2、重复的代码会出现在各个角落里,违背了一个原则:“ 重复不是好味道 ”
      我们应该杜绝一次次的重复。
      3、在编译期加入,系统的灵活性差
  • 动态代理
    • 优点:
      1、一个动态代理类更加简单了,可以解决创建多个静态代理的麻烦,避免不断的重复多余的代码
      2、调用目标代码时,会在方法“运行时”动态的加入,决定你是什么类型,才调谁,灵活

    • 缺点:
      1、系统灵活了,但是相比而言,效率降低了,比静态代理慢一点
      2、动态代理比静态代理在代码的可读性上差了一点,不太容易理解
      3、JDK动态代理只能对实现了接口的类进行代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