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调查研究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走近基层、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必要手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度结合主题教育,一以贯之“人民至上”,丢掉包袱、轻装简行,常下基层、常思新路、常念民生、常开新局,真正深入群众化解疑难,稳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信访接待下基层,为群众解“心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信访工作中我始终秉持“来访必接、接访必办、办有结果、限时送达”原则,按照接访约访制度,建立“一人一案一专班、一事一策一化解”,开门约访接待来访群众,细化矛盾纠纷排查,极力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把办公桌搬到社会公众中,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同广大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现场办公下基层,为一线解“难忧”。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就是要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为公平正义仗义执言,到田间地头解决千家万户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把问寒暖、惠民生的办公桌放在村民“家门口”,将话筒交给群众,现场单刀直入、有的放矢,直击问题要害,且要丢掉“人情包袱”,为公平正义发声,多听群众意见建议,少头脑发热“现场拍板”,以“能办立即办”的执行力狠抓落实,以“造血式”纾困托起群众致富梦,真心实意“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现场问题、临时突发问题。
调查研究下基层,为发展解“密钥”。无论是下村入户、一线走访都要把“拉近距离”放在第一位,不能“高高在上说官话”搞一阵风的“过场”式的“作秀”,也不能只看“前院”不看“后院”,更不能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只有坐在一张板凳上、同在一个屋檐下,只有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获得真实,要做到深“接地气”增强“底气”,以“四不两直”开路摸实情,“一杆子插到底”的精神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集中的工作上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我们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厘清症结、解决问题。增强主人翁意识,把地方的事办好,要讲好“地气话”,当地方上“明白人”,才能为老百姓干实事。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思想解“扣子”。我们要坚持为群众释疑解惑,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我们要把“坐得下、聊得开”作为基本功,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通过实质性、形象化、通俗化对政策措施进行全方位解读,让人民群众“看得懂”“能明白”“信得过”,推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更加有效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