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决,考研为了什么的问题。
别说是为了“硕士学位”。学位就是一张纸,如果不是在决定职业的过程中被鉴定使用,那张纸没什么特别的价值。所以,是否考研的问题,要结合你对自身的规划来思考。
如果有志于学术研究,硕士、博士是必经之路,不用犹豫。谁来判断一个本科生是不是适合做学术?自己。
在找工作的市场上,本科生多如牛毛,硕士学位有点选拔的意思,面对好的机遇,有加分。但博士学位又有所限制,一方面毕业后将近30岁,年龄偏大。另一方面,博士的培养一般都在比较精且深的专业领域,做普通的工作太浪费资源。也不排除很多人认为,读太多书的人,在灵活性、适应性方面有所缺失,不太好用。
就我了解的新闻专业来看,本科生毕业当记者,没什么技术问题。写作和拍摄的基本技能都已经学过,想要提高,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锻炼,只有真的从事新闻一线的采写工作,才能有所感悟。不存在硕士生比本科生更能成为一个好记者的绝对关系。但要说明,那些硕士毕业成为“好记者”的人,他们本科的时候也绝不差劲,利用读硕士的时间,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积累,争取到了更好地平台展现自己的能力。
所以,获得硕士学位,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条件,在求职和发展中争取更好地机会,这是一条基本成立的事实。但绝不是唯一提升自己的途径。
我个人认为,从本科阶段开始,学校教育对自己的改变非常有限,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判断。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越早对这个问题有认识,就越不容易产生迷茫。
问题就在于,在塑造自己的路上,选择太多,而在校大学生对社会这个巨型容器的了解又非常有限,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面前,如何做出理性选择?
这就需要你不仅对一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而是对包括自己、所学专业、所在城市、理想专业、理想城市、职业定位、行业发展一系列问题有所认识。
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花时间搜集资料,认真考虑。但不要强求自己,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想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看清楚然后做出最优选择的情况,就像物理实验里的真空环境一样,是个理想条件。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依靠内心的直觉和坚持。很多文章都说,人的最终成就决定于他内心最强烈的渴望。这一点我认同。同时我也认为,最强烈的渴望未必是最理智、最清醒的。这种渴望觉醒也不一定就是在即将走出校园决定未来发展的时候,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坚信只要内心一直有火种,你就一直有机会。
回到考研这件事情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衡量。一是准备考研的过程,会让你失去什么样的机会?二是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继续读书?三是考研失败了会对我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如何将不利影响最小化。
有的人在大三就有很好的实习机会,那就要权衡得失利弊。
有的人,家庭条件不好,急需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特别是还有兄弟姐妹等待教育,这种情况,要慎重考虑。求学是件好事,但人不能太自私,对于资源有限的家庭,要考虑资源共享和对家庭的回馈,这是成年人基本的责任。
和社会相比,学校是压力和竞争非常有限的地方。读研究生,从某种角度讲,也是规避竞争和压力的一个途径。但是对于资源有限的家庭,这样的逃避,是转嫁了压力,对其他家庭成员是一种剥削。
很多学校研究生有补助、也有干活挣钱的机会,特别是好学校,这方面的资源很多,简单的衣食住行不是个大问题。也有人觉得念了书出来,能够更大的回报家庭,关于这一点,真的没有什么定律。
总而言之,我建议,应该考。
第一,抉择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你能看到自己的野心,能了解社会的真实,在脱离父母管教后,真正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谋划。我很珍惜这种独立意志。第二,准备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梦想人人都有,惰性也不可抗拒。从大三下学期一直到年底前后的考试,能坚持走完全程,能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第三,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就像独行侠选择了江湖路,一个人完成英语、政治、数学、专业课考试的考试准备,是一整套学习方法总结和实践的过程,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必然会从其中得到积累和启发,无论成败,学了的东西都不会辜负你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