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整个下午,我都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去市里的青少年宫参加兴趣课程。
这里收费和外面私人开办的相比实在是划算太多,兴趣课程又全面,请的老师都是在职有教学经验的任课老师,唯一的缺点就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侧面反映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程度重视之高啊!(说焦虑症也未尝不是,总觉得周末与其让他们在家闲着玩电子产品,不如出门学点东西)
每次去得早的家长们可以在走廊前端空地的休息区坐着等候(凳子的数量比起等候家长的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有经验的家长会自带简便的折叠小凳子,在教室过道里随意找个角落安置自己,另一些家长们则在教室过道里或蹲或靠玩手机,彼此间熟悉的就聚在某一处聊天打发时间。
把儿子送到9楼模型教室后,我也和往常一样从背包里掏出折叠小凳子拉开在教室里的过道坐下,习惯的拿出手机刷刷关注的公众号,看看有没有我喜欢的内容,发现大多都是在写某个女星出轨的事,发出各种声音的都有,娱乐圈的事我一向都不感兴趣,离我太遥远,自家的事都操心不完呢?
没什么好看的,把手机放包里,拿出新买的《成为作家》一书,随手大概翻阅了几页,觉得眼镜好累,酸涩得很。(最近因为参加为期30天的写作圈,每天坚持写一篇文字,长期盯着手机打字再反复读、再做修改,现在这篇也是,在琢磨着好好认真完成呢?话说,写作真是太不容易了。)
于是,我把双脚并拢回收到身前靠在一起,搁脚边的背包拿起来平放在膝盖上,再双手抱着胳膊蜷在一起,把头低着趴在胳膊上面,闭起眼睛养神。
旁边一直有家长在说话,时不时就传到耳朵里。
嘿,你儿子班级这次三、四单元数学测试分数出来了吧!考得怎么样?听似关切的语调里有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以及略微的期待。
哦!考试啊!我家小子通常都那样,粗心得很,考得不好,才80几分。语气平平却难掩失落,想必心里正暗自骂自家孩子不争气呢?
我不由抬起头看看,这两位是和我孩子一起学模型的家长,孩子们都上小学一年级。
姑且称A和B吧!A先发问的那一位,下面是她们继续的谈话。
A:考得不好啊,那你们班有几个考满分的啊!(请君入瓮)
B:不清楚,他回家没说,我也懒得问。(躲避回答)
A:我们班老师有说,班里好几个考满分的 ,你们怎么会没说呢?(乘胜追击)
B:哦!那你儿子考了多少分?应该考得很好吧!(避无可避)
A:他还好吧!一直都差不多,这次也考了满分。(故作姿态)
B:停顿了一下……(蓄意反击)是吧!你儿子挺厉害的呀!我大女儿小的时候学习也粗心不好,现在大了反而变好了。(脑补:你儿子现在成绩好,以后还未必呢)
表面客套一番,然后两人都没再多说。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我们孩子在同一个班级。每次孩子考试,几乎都要问我分数。刚开始几次,不回答好像显得我不礼貌,我还会回答她。比她孩子考高了,她不开心,回去难免对孩子一阵怨怼;比她孩子考少了,她语气难掩兴奋。再后来,我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她干脆直接让她家孩子去问我孩子的分数,然后再打我电话拐弯抹角的告诉我结果,当然打电话的前提是她孩子考得更好。
我实在理解不了这样的行为,孩子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每个孩子的先天和后天条件都完全不同。孩子只要每一次较之自己以前有进步就是好的。
家长能做的最好是在一起彼此学习,相互讨论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交流一些心得体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化的社会里,我们处处都要比较,比房子、车子、票子还不够,还要比孩子。可有想过孩子的心情,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将慢慢长大,有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孩子不应该是衡量父母成功的标准之一。
正视自己的欲望,向内修行,对孩子、对自己都将是一件莫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