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和一些朋友游过织金洞,当时已为其钟乳奇观惊叹不已。这个国庆再陪家人重游,温故而知新,强化一下记忆。即便再来也有不一样的体验。
穿过黔西北连绵的喀斯特丘陵,车窗外的绿意渐深,下了摆渡车,徒步穿过狭窄小道,直到“织金洞”三个朱红大字撞入眼帘,才惊觉这场与亿年时光的约会,终于抵达起点。
从窄到豁然看见的深洞,沿石阶往下走,先是隐约的凉意从地底漫上来,接着便听见暗河的水声,像谁藏在暗处拨弄琴弦。转过一道弯,眼前的景象骤然铺开——洞顶垂落的“银雨树”该是这里的精灵,乳白色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尖端凝着细碎的水珠,灯光下竟真如暴雨骤停时定格的银线,连呼吸都怕惊散了这份剔透。
随着游人的脚步往深处走,溶洞像一本摊开的地质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时光的密码。“霸王盔”立在转角,深褐色的石笋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边缘的褶皱是水流千万年冲刷的痕迹,仿佛下一秒就会有铠甲碰撞的声响传来。最让人驻足的是“广寒宫”,洞厅高得望不见顶,石柱如宫殿的廊柱般林立,光影在石幔上流动,竟真有几分月宫的清寂与壮阔,同行人纷纷屏息,连快门声都放轻了许多。
行至中途,暗河的声音愈发清晰。踏上横跨暗河的石桥,指尖触到冰凉的石壁,向导说这河水已经流淌了数百万年,洞中的每一块钟乳石,平均每百年才生长一厘米。忽然觉得自己渺小如尘埃,我们用几小时走过的路,却是时光用亿年雕刻的杰作。
走出洞口时,夕阳正斜斜地洒在山间,回头望那片隐在绿意中的洞口,竟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织金洞从不是简单的溶洞,它是大地用时光写就的诗,每一滴水珠、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着比人类文明更悠长的故事——而我们,不过是有幸读懂其中几行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