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对自己的“诚”(每晚一篇)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家就是家族,家族要和睦,国家才能治理得好。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想管理好家族,就必须把自身做好。也就是修身。对于治国、齐家、修身的三个步骤人们的争议都不太大,同时也并没有太落实下去。然而后面的功夫条目的争议却是很大的: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想要把自身修好的人,就要先把自己的心端正。

(孔子圣人的经典,细微之处,妙不可言,但可惜我们和他相距时空太远,他流传下来的东西也只是个框架,这里已经是相对实际的东西了,但还是显得很空,以至于后世出现了很多五各种五花八门的解释,而我的任务就是尽量将他的本意还原。)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说实话,这个“正心”也是很虚的,于是孔子就说:“欲治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是什么?为什么“诚意”在,“心正”之前,心发谓之意,意由心发,“心”是内在,“意”是外在,内在的心搞定了(正了),外在的意也就自然而然中正|不会有什么妄念了),“心”是内在,内在的心说着太玄,难以去实行。那么还不如先把外在的意诚了,(诚也就是对自己诚不被自己的私欲欺骗)心也就自然而然的会中正,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一个智慧的办法,就像是在做数学题时碰到不会的题时就列一下方程,很快就能够想明白。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发现这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的东西而孔子又说了一遍,但是是倒着说的,第二次说,把这里的“致知”说成了“至知”,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致”和“至”有什么区别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