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 | 劳伦斯Lawrence
公众平台:dongxi99
-
前言
上个月MK在東西堂和大家分享了非常完整的推理小说探秘,系统性地介绍了推理小说的历史发展、流派风格、故事情节与技法、大师作品等内容。
今天我决定换个角度,不直接谈大师的风格或是名著的情节内容,而是从一些推理小说组成的元素来谈谈推理小说的共性与差异性。我把今天的分享主题命名为“主要看气质——阅读推理小说的那点事”,主要想和大家聊聊五个话题:
(1)我看推理小说的兴趣孕育;
(2)推理小说中名侦探的气质;
(3)推理小说中的城市气质;
(4)推理小说中的东西方文化气质;
(5)推理小说的未来气质。
这五个话题,是我认为除了推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之外,大家可以进一步交流的。当然,我的观点也仅仅代表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分享会之后多多交流讨论。
-
****我看推理小说的兴趣孕育****
我大概是从小学4、5年级开始接触所谓的推理小说。具体哪一本书,已经记不住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福尔摩斯的系列。当时在台湾有童书版福尔摩斯,还带有注音符号的。那时候我就是开始看这一系列的书,其实分不清楚什么叫做推理小说,但已经慢慢产生了兴趣。
后来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翻到了“X的悲剧”和“东方快车谋杀案”,那时候还分不清楚所谓的流派和风格,只是感觉阅读这一类小说既刺激又有惊喜,所以一下就栽进了推理小说的世界。
除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埃勒里•奎因的作品,林白出版社与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的日本推理小说,这也开启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于推理小说的兴趣。而之后台湾出版市场的多元发展,尤其带动了日本推理小说的盛行和普及。
我简单汇总了一下,台湾出版推理小说的出版社包括:林白出版社(日本推理小说)、志文出版社(新潮推理)、皇冠出版社(赤川次郎系列)、麦田出版社(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系列、名家系列)、远流出版社(谋杀专门店)、脸谱出版社(日本早期作家系列)、商周出版社、角川出版社(现代日本推理名家系列)、小知堂(台湾籍本土作家系列、青少年推理系列)、大块文化(台湾本土作家系列)、木马出版社(法国推理小说家西默农系列)、圆神出版社(欧美悬疑小说系列)等。
过去30年来百花齐放,也让推理小说成为台湾出版市场的主流。而目前国内的推理小说,主要还是由新星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吉林出版社等出版。
从选书和翻译的质量来说已经很有水平,但是出版数量和版权购买的速度还需要提升。我相信,在各位有兴趣的群友推动之下,推理小说在国内的发展肯定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
****推理小说中名侦探的气质****
之前MK分享时已经提到,1841年爱伦坡写出了第一部密室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他首次把谋杀和解谜相结合,开创了“不可能犯罪”小说类型,推出之后大受读者欢迎。
自从爱伦坡开宗立派之后,一大批追随者将推理小说继续发扬光大,逐渐发展出二大流派:本格派和社会派。本格派讲究技巧,注重诡计的设置,以解谜为终极目标,并不追求社会意义;而社会派则更加注重内功,把案件放到真实的社会背景中,探究人性和犯罪心理,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
我自己是社会派的忠实读者。但不论是哪一流派,推理小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又暗中迎合了读者潜藏内心的英雄情结。其中这个英雄情结,泛化来说其实就是“侦探/警探”的特质。换言之,很多朋友对于推理小说风格的认识,很大程度仰赖于对“侦探/警探”个人特质的认识。
我们熟悉的侦探/警探包括了奥基思特•杜宾、福尔摩斯、亚森•罗宾、赫尔克里•波洛、简•马普尔、埃勒里•奎因、柯南、金田一耕助、明智小五郎、御手洗洁、菲利普•马洛等。
究竟这些名侦探有什么特质共性呢?又为何能成为读者喜爱的英雄呢?
我搜集了一些对于名侦探的评价,归纳起来大概有6个特质。分别是好奇心、记忆力强、随机应变、反应灵敏、善于倾听、耐心。如果群友们有转行或是踏入侦探行业的念头,那你得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符合这些气质了。
此外,也有一些有趣的调研和讨论,是针对名侦探的星座的。究竟哪几个星座最适合成为名侦探呢?
我不是啥星座达人,不过归纳一下发现,处女座、水瓶座、射手座、天蝎座、摩羯座倒是蛮具备名侦探气质的星座。
处女座:看似温和儒雅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是一个细腻的心。善于分析和推理,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寻找蛛丝马迹,完全符合“温和的一刀”的特质。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马普尔小姐就是典型的代表。
水瓶座:想象力丰富,重视科学理论和知识,也有着非常优秀的推理能力、创造力以及第六感,而这些都是作为侦探必不可少的。冷静与善于假设推理的赫尔克里•波洛即为代表性名侦探。
射手座:总是来去自如,追求刺激,性格率真也非常活跃。尤其是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浓厚兴趣,保证了持续寻找证据的动力以及办案效率。亚森•罗宾、御手洗洁可以作为代表性人物。
天蝎座:具有优秀的洞察力和逻辑能力,外冷内热,内心对正义的追求是极为激烈的,破案的欲望比谁都强烈。为了维护正义,敢与任何形式的罪恶对抗的硬汉侦探菲利普•马洛,以及美男子侦探艾勒里·奎因,都是符合该星座特质的代表。
摩羯座:也是一个很理性的星座,工作起来十分投入,态度也十分严谨。这个星座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也容易一头栽进查案的世界,算得上一个工作狂。福尔摩斯,以及号称日本福尔摩斯的明智小五郎都是典型代表。他们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更加注重知识和经验的实用性。
-
推理小说中的城市气质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曾经做了一轮票选。除了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还选出了“最适合谋杀的城市”,例如纽约、伦敦、洛杉矶、芝加哥等都榜上有名。
近十年来颇受欢迎的北欧系列推理小说,作品中则更能发觉独特的城市气质。照例说,阴冷的气候、繁荣有序的城市、令人羡慕的社会福利,北欧代表性城市斯德哥尔摩、雷克雅未克等再怎么看,都不像是犯罪推理小说该有的环境。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假象,让北欧系作家更好利用读者的误解,撰写出一部部优秀作品。
从这份榜单可以看出,基本上欧美的经典推理小说还是围绕着超大型城市的发展,侦探本人性格和城市的特质息息相关。作家也习惯通过侦探对于超大型城市的控诉或是抱怨,来凸显城市的病症,例如贫穷、偷窃、诈骗等犯罪,或是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官商勾结等城市乱象。
日本作家也有这样的手法,尤其是社会派的代表性作家,像是松元清张、水上勉、森村诚一等名家,更是通过把探索的情节放到广阔的都市背景中展开,以东京和大阪为背景,反映了城市文化对于人性的影响。又或是类似连城三纪彦早期作品当中,描述静冈这类海港城市没落发展之后,社会底层人士的情欲与无奈。城市光明面之下的悬疑故事。
例如尤•奈斯伯描述的“软社会”文化或是斯蒂格•拉森所说的“挖掘着财富与权利的内外联系,而用贫穷、剥削和伤害来加以表现”。
不过,在日本近代小说家的作品中则存在着一种虚构城市/城镇,他们更惯于将故事主题设定在虚拟的城市中,以此来重新构建社会结构、社会秩序或是社会规范。
例如麻耶雄嵩的“鸦”、伊坂幸太郎的“奥杜邦的祈祷”,都试图搭建一个想象的社会或是乌托邦世界,以此为背景来提醒或是暗示现实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必要性。
我想,这一部分的讨论可以用柴纳•米耶维的“被谋杀的城市”做个小结。米耶维这部作品打造了两座相依却无法相互直视的城市,但其中一个城市却发生了需要让另一个城市的侦探越界侦查的案子。追索到最后,甚至发现城市与城市之间彷佛还存在着第三个城市。有人说这部作品是菲利普•狄克和雷蒙•钱德勒风格的混生,也有人戏称应该是乔治奥威尔和劳伦斯布洛克风格的杂交。
这本书的书评是陈国伟先生撰写的,他所谈论的观点完全点明了推理小说风格与城市气质的观察。他提到,“推理小说史说到底,就是部城市发展史。”
侦探与城市的关系其来自有。福尔摩斯总抱怨着伦敦的犯罪者都丧失了想象力,菲利普•马洛则像个骑士般巡守着洛杉矶,而鲛岛刑事则在东京新宿的欲望之洋中洇泳。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有如漫游者般晃荡,那是因为来自一个牢不可破的基础,也就是在地理上实质存在的都市,才能配置优秀的驻市侦探。
不过,他又提出爱伦坡作为特例,“从未出过国的爱伦坡,把他的推理小说场景设定在大西洋彼岸的浪漫之都巴黎,透过距离所产生的异国想象,提供他笔下的犯罪城市一个合理性。也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推理小说史始自一个想象中的城市。”
究竟是真实的城市,还是想象的城市?不管你认同那一部分的说明,或是你喜欢哪一种城市背景的推理小说。推理小说与城市气质的关联性,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反省的话题。
-
推理小说中的东西方文化气质
当你去搜索推理小说的发展或是风格变化,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分类方式都是基于历史和流派的角度,又或者是说这两个角度其实是高度融合与相互影响的。
如果要问,到底推理小说中最明显的东西方特点差异有哪些?我觉得还是基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差异,主要也反映到内容和情节的设计。
传统的西方推理(以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例),福尔摩斯的行为时刻表达着对个人价值的肯定,选择人性的视角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凸显着强烈的个体意识。换言之,讲究英雄主义以及理性解密和目的分析,可以说是西方推理小说主要的特点。
此外,在推理小说创作过程中,无论作品的犯罪题材如何变化,设计“密室杀人”一直是西方推理小说作家首选的写作方法。甚至有人说密室杀人这一类的小说被西方推理小说界推崇为“至尊”,能否创作“密室杀人”类推理小说应该作为衡量推理小说家成熟度和智力水平的标准。
另外,欧美推理小说作家也较常利用“双重否定”的推理方式演绎故事。所谓的“双重否定”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否定的否定”。即案件侦破时需要侦探反复对同一个逻辑推理进行审核(对已经推翻的结论重新再推论,对已经确定的结论重新再证明)。
相对于欧美推理小说对于世态的描写较为冷漠,以日本为首的东方推理小说更偏好精心构架一系列的悲欢离合。
日本推理小说(以松元清张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为例),虽然尝试从不同途径获得第一手官方机密资料,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并对社会问题和文化审美的进行批判。但是作为社会道德观念的承载者和维护者,故事中的主角其个人价值仍然是依附在集体阶层中实现的。可见,对社会的批判、对心灵的拷问,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算是东方推理小说的主旋律。
日本的推理小说多隐含了一个“理想国”的期望局面。纵使小说中所描绘出人性的动机是多么的不可能(例如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或是“圣女的救济”),但读者还是乐于认同和接受的。
所以说东西方推理名家作品中,对于社会视角的选择、罪犯办案动机与方式的区分、法律与正义关系的处理、叙事形式的安排、侦探的性格、类型的设置等方面,都有许多显着的不同之处,这种泾渭分明的区别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观念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
从日本直木赏经常出现推理小说得主就可以看出,推理小说反应的其实还是一个社会普遍直视的问题。不论是描绘深刻到心理底层,或是扩大到社会结构的宏观层面,都能被归纳到大众文学的类别当中。而在欧美出版市场上,相似的主题则可能被划入心理学、社会学或者是纯文学的范畴。
这一个话题的分析其实很深层,不是拿几本书或是几个作者就能作比较。我在此属于抛砖引玉吧,如果有比较文学方面的专家,我也很希望能看到对于这个话题的系统性分析和评述。
-
推理小说的未来气质
我之前在豆瓣和知乎上看过很激烈的讨论,究竟未来推理小说的发展方向会不会是朝着可读性娱乐性更强,但弱化推理部分的方向发展?另外,也有人在辩论科技的进步是不是使推理小说的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狭小而使其没落?
推理小说的开山始祖们其实是认定推理小说应该建立在创作者与阅读者的公平局面的。这样的公平,包括了信息来源与线索掌握的公平。
所以,如果说刑侦手段和设备的逐渐进化,解决了资源信息掌握的不对等前提。那推理小说的内容结果和阅读乐趣的确会大打折扣,甚至各种方法的密室、双胞胎、叙述性诡计、不在场证明的“真相”都可能由仪器设备侦查,或是互联网数据搜索一下就破解了。
如果你是本格派/新本格派的忠实拥护者,你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局面。虽然大家都明白推理小说历史的发展都是在顺应着时代进步,但是仍然希望经典诡计/杀人手法可以有突破性的发展,而不是受到科技进步的挤压。
但是如果你是变格派或是社会派/新社会派的爱好者,或许你又会觉得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纵使科技再怎么变化,纵使设备再怎么精进,纵使诡计和逻辑是有限的,但平凡而有实在感的人物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抗,以及犯罪者的心态和动机,都仍然是不受影响的。
推理小说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
我认为未来推理小说有可能出现虚构世界或是新建世界规则的局面(类似于京极夏彦部分的作品);另一方面,推理小说也有可能会更多地和科幻故事结合,或是进入“轮回世界/平行世界”的层面。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
阅读推理小说就是一门兴趣和乐趣,希望大家都能一直保持着这个兴趣,挖掘更多于阅读和创作推理小说的乐趣。
嘉宾:Lawrence/劳伦斯
台湾半熟男。热爱推理小说,记不住看了多少作品,偏好社会派和新本格派。看了近30年推理小说,一开始是兴趣,到现在还是因为兴趣。这几年更加关注推理小说的阅读趣味,除了享受更多的类型风格,也希望寻找更多“真相”之外的乐趣。
版权声明:本文经嘉宾授权发布。内容著作权归属讲述者,活动组织及版式设计由東西堂完成。如希望转载请取得授权。用作商业用途,请与原作者联络。否则,请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