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传统节日“七夕”有了另外一种浪漫的称呼“中国的情人节”,有别于源自于西方阳历2月14日的“情人节”。
于是,“七夕”这天的朋友圈又有了浪漫幸福的味道,粉红色的泡泡直冒。一位前同事晒出了怀抱一大捧玫瑰花的照片。一位前同事晒出了和丈夫一起去吃鸳鸯火锅的两张照片,火锅热气腾腾,辣油通红,以蜜雪冰城的饮料代酒碰杯庆祝节日,配的文字是“幸福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Happy Everyday!”一位前同事晒出的也是和丈夫聚餐的照片,也是以饮料代酒碰杯庆祝节日。
家南面的市场里,在“七夕”的前一天晚上,两条小吃街上就挤了很多人,大部分是当下正在幸福中的青年男女,成双结对,脸上满是甜蜜的微笑。
“七夕”在我们当地俗称“七月七”,因为这天是阴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小时候家里的大人就这样告诉我,可是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我对此无动于衷,只记住了吃的食物。
从小至今,一到“七月七”,我就知道要吃面鱼、反背果和巧饼子了。民以食为天。从小到大,对传统节日的记忆确切地说是一种味蕾的记忆。
小时候,一到“七月七”,母亲就欣喜地对我和弟弟说:“过‘七月七’了!我给你们炸‘炸伙子’啊!” “炸伙子”在我们当地指的就是面鱼和反背果两种油炸面食。那时候生活条件远不及现在,孩子们就盼着过节时可以吃点儿好东西。
做的时候,清晨母亲会在面盆里舀上几瓢白面,加上自做的“引子”(酵母)揉一大块面,放在炕头上醒发,醒发好了她就开始着手做了。揉面时加了点儿白糖,做反背果的面里还加上芝麻丰富口感,做巧饼子的面里不仅加了白糖芝麻还要打上鸡蛋,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面鱼母亲有时会用家里的黑面做,因为黑面做饽饽吃口感明显不好,家里人都不太喜欢吃,过了花生油炸了有油香就很好吃了。有时母亲还会在揉面时掺上点儿熟地瓜,那么炸出来的面鱼就叫地瓜面鱼,吃在嘴里甜丝丝的。
把醒发好的面在案板上揉得差不多之后,母亲把一大块面分切成几小块面团便于擀。她用大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厘米左右厚的饼,用那把笨重的大菜刀再切成大小比较均匀的菱形块,一个个摊在盖垫上等待下油锅炸。
“面鱼”顾名思义是用面制作的鱼。集市上可以买到修长的鱼形状的点心卡子,把一块大小差不多的面团揉好了,按压进鱼形状的点心卡子里,翻过来在案板上磕一下就可以“脱模”,然后放在热花生油里炸得两面都鼓起肚子变得金黄炸熟即可。
现在这样做的面鱼很少了,更多的是把擀好的面饼切成长条油炸,细长的叫油条,又宽又长(宽十公分左右,长三十公分左右)的我们当地话叫“嘎达子”,叫来叫去成了“大面鱼”。
有的商户卖的面鱼长短和油条差不多,但是宽一些,又比“嘎达子”短一点细一点,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合适的面鱼。当然各个商家大小做的有出入,但都是长方形的,而我的母亲喜欢做菱形的传统面鱼。
反背果也是先用擀面杖擀成饼,比做面鱼的面要薄得多,越薄越好,因为反背果炸好后适合凉透了吃,又脆又香,越嚼越香,越吃越想吃。把擀好的面饼切成长方形,母亲也喜欢切菱形,三四张叠放在一起,用菜刀在中间位置上下划三四道口,把上面向下拉,塞进中间最长的那道切口里,翻出去就得到了好看的形状。我想就像一个人反背着手一样,遂得名“反背果”。有的妇女做熟练了,翻的时候动作丝滑,翻出来形状还美观。
做好后也一个个摊在盖垫上,准备在滚烫的热油中经历炼狱华丽变身。反背果炸出来凉透了吃,一吃一个不吱声,连吃两三个才过瘾。
巧饼子(巧果)不用过油炸,得烙熟了吃,是专门哄小孩的零食。有专门做巧饼子的木头卡子,一个长条卡子上一般有三四个图案,多的有八九个,甚至更多,精致小巧,明显要比其他点心卡子的图案小,因为毕竟是哄孩子吃的。现在大集上卖的巧饼卡子与时俱进,上面的图案不完全是老花样,有很多时下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做的时候,只需要把揉好的大小差不多的面团按进图案里面去,把卡子倒过来在案板上用力一磕磕出来,一个个摊好在盖垫上就可以在大锅里烙了。过去巧饼子做好了上锅烙之前,主妇们会用筷子在一角上扎个洞,烙熟后用干净的粗线串在一起,孩子可以骄傲地挂在脖子上,这一串巧饼子项链戴出去很拉风。
以前做这些七夕节的食物母亲在家中的大锅灶上做,烟熏火燎,温度又高,母亲常常忙得满头大汗。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多少年来,过七月七时母亲都不再自己炸面鱼和反背果,改为去集市上买。很多人家也都不自己忙活做了,还是花钱买省事。当然现在也有人家不嫌麻烦自己做的,纯粹是一种怀旧情怀。
如今的商家节日经济意识很强,提前下手,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我加入的一个购物群里,七八天前就有卖反背果和巧饼子的广告了,都是十五元一斤,而且特别言明食材放心,真材实料,还发了加工视频和成品照片,非常诱惑人。
市场里,马路边,多出了很多现炸面鱼和反背果的摊位,甚至两个摊位就在马路两边斜对面,隔得很近。大锅里金黄色的花生油在沸腾,面鱼和反背果顺着锅边滑进锅里后,在高温的油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表面鼓起了大大小小油亮的气泡,颜色也变为金黄色,勾起路过的人的购买欲。人们大包小包地买回家,送人或自己吃。
以前“七月七”吃油炸面食是为了给身体补补油水,如今生活条件大好,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只是买了六个反背果解解馋虫。
昨天晚上午夜快四点半的时候,毫无征兆地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气预报说是中雨),这已是立秋之后的第二场大雨,整个夏天没有下过这样的大雨。今天在单位开大会时,书记开玩笑说“这是昨晚不舍的离别,化作了倾盆的大雨”,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
不知为什么,一瞬间我想起了河北孟村那个二十五岁的女子,她在七夕这天也是回族主麻的日子下葬了,乡亲们用回族最高规格——棺举过头顶的仪式下葬了她。我想山东虽然与河北隔着一定的距离,是不是老天也为她的惨死悲伤流泪,觉得她死得太可怜了?!那么善良美丽年轻的一个女孩子,她本来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值得被懂她的人好好呵护用心爱着。可惜遇人不淑,芳心错付,以致于被丧心病狂的渣男活活打死,失去了自己正值大好青春年华的生命,让人扼腕痛惜!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为人熟知写七夕的千古名词——秦观的《鹊桥仙》。小时候过“七月七”只记得吃了,长大后才知道这些古人写七夕的诗词,才逐渐领悟了七夕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节日。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孟村女的悲剧不再重演,愿那样的好女孩被好好爱着!今年的七月七因为这个叫瑶瑶的女孩过得有些沉重,还是把《来生再和你相爱》这首歌送给她,愿她来生幸福!
歌手的烟嗓唱得太有感觉了,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彼岸花开花败又一载,我在奈何桥上等你回来,孟婆的碗盛着前世的债,黄泉路上我也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