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整理:学习或者看完一本书,第一步,就是整理好自己所思所记
疏于整理的状态和随时保持干净清爽的状态,二者无论在工作效率或是精细度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天生就爱整理,不断训练自己的整理能力,对于掌握沟通设计这个工作的本质有难以言喻的帮助!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今天谈谈我的整理笔记
【01阅读流程?】
确定【阅读目标】,兴趣点(为什么看这个?)
--然后看书的时候脑海中就带着关键词扫读(确定关键词,提高注意力)
--提炼重点,加入个人观点--重构一遍内容
【02-读书内容如何记住变成长期记忆?】
对内容反复地提取和储存--通过分享,写卡片,写笔记,再读一遍等反复处理信息的方式---变成长期记忆;
【03-考试类-记不住,为什么?】
反复测试--练习--记忆--掌握记忆原理,和读书一样;
【04-解决某个问题时候,思路是?或者怎么做呢?】
--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我还能把这个解决问题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马文明斯基 博学家
【小马宋-从锅炉工到创意总监-励志故事;通过碎片化学习】
收集了十年来2万个顶尖的创意作品,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了10个ppt,反复看了很多次,然后又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把它们全部抄写了一遍,其中大部分的文案都能达到背诵或者复速的程度,而在他做广告的六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保持至少要阅读十个广告案例的状态;
【05-章鱼看电影思路--学习】
回顾和提炼:
我能从这个电影获得什么?
这个电影对我有什么作用?
首先它能感动我,但是感动之后我能利用这个电影做什么?
【06-最好的学习是什么?】
实际上你发现你收集了多少碎片化的内容,无论你懂得多少盖房子的道理,你都要适时地去分享,因为在分享的时候,也是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会别人的同时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
【07-读完之后,收集好知识之后,问自己?】
1: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
2: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
3:还要读几遍?
【08-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提醒自己留意
*关键概念理解
*关键概念应用
【09-知识晶体】
所谓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化知识利用起来;
【10-卡片式阅读方法】
标记--各种标记
收集--碎片化收集和整体化收集
整理--建立个人图书馆
输出和转化--做应用和实践
书上的卡片--变成自己的卡片过程;
【11-如何主题阅读?】
例如你要学习理财或者基因理财的主题
//--
问自己几个问题--引出书单
--
为什么要做基因理财?
基因理财的好处?
如何去做基因理财?
基金理财需要做哪些事情?
运用这个法则可以把方法、步骤、原因,动机全部说明白;
-然后绘制思维导图--简单列出主题框架--提出3-5个更多问题--寻找答案
用框架或者问题--去书单中找答案;
【12-哪些内容需要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
自己需要的内容
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
核心的知识
延伸性强的内容
感兴趣的内容
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
理解书中某个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它让我们感觉到困惑或者喜悦,感觉有“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可以深度阅读
因为这时只是知道了概念是什么,还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视角--这个概念如何使用,后台如何实现,原理是什么等;
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算是拥有这个类别的知识;
从一个概念的阅读,到去探索背后的原理,明白了原理之后,就能了解为什么有的习惯能够养成,有的习惯很难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