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好一手烂牌呢?

      这两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不准自己落伍的好奇心驱使我点开视频。

       

        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视频里的一草一木,主人翁朴素的着装,滤镜效果就是身边人身边人事的娓娓道来,显得格外的亲切。 “二舅”这样的人物在农村并不鲜见。


      最让我动容的视频最后几分钟的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

      这副烂牌到底他怎么打的呢?


01  停止无用内耗

        “二舅”从来不会因为颜值和身体残缺而看不起自己,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因为他看得起自己,反而得来了更多人的尊重。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其中点赞量最高的回答是:“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曾经的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举动郁闷很久;过度追求完美压的自己喘不过气,陷入“精神内耗”; 常把自己困在思绪中,而很少落到行动上。一天下来,没做什么事情,却疲惫不堪,而把该做的事情闲置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张德芬在《遇见的未知自己》中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以为大家都在关注你,其实大家关注的通常只有“自己”。停止内耗,相信自己。


02  不回头,做好眼前事


      在视频中描述了“二舅”曲折的一生,天资聪慧,从小就在班里名列前茅,一次发烧落得一只腿残疾。


      难得遇到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却是有夫之妇,最后还死在外地。


      终身未娶,膝下无儿无女,还有个年迈的母亲要照顾。


      这些事哪个落到年轻人身上能承受的大概都觉得是一个“砍”。可是“二舅”似乎总是在“接受”现实,然后做好当下该做的事。


      身体残疾了,他自学《赤脚医生》想寻求帮助,就不来自己,却用学到的针灸等医治了其他人。


      学习木工手艺,开始考手艺养活自己。去趟北京还能用手艺赢得一群人的喜欢。


    作者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说:“这辈子只见过二舅哭过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笑呵呵的,任何事情他都觉得“有办法””。


      “二舅”可能不懂很多大道理,但实则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活的“通透”,即使遇到生活的风风雨雨,也不责怪生活,而是懂得去修炼自己,修行自己。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这么厉害,只是觉得自己在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做该做的事。

    对于过往,可以珍藏在回忆里,但无需耿耿于怀,最重要的,是不能沉迷在过往里,被过往牵绊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正如丰子恺所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03  为人父母,身教大于言传

    视频中“二舅”领养了个女娃叫宁宁,他把她寄养在大舅家,似乎没有太多的关心,但是宁宁却对“二舅”及其孝顺。

    作者显然也是“二舅”精神的受益者。及时提醒宁宁把两位老人接回县里住,不希望太多人打扰到老人宁静的生活,还想方设法把视频所得3000元给“二舅”。

        “二舅”是传统父亲形象的浓缩,不善言辞,可是重要时刻都在。

      他把大半辈子的积蓄拿出来帮养女宁宁在县城买了房,自己依然住在乡下。姥姥年纪大了,“二舅”捆绑姥姥出工,后面直接全职照顾姥姥。

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身教大于言传,口述百遍不如亲自做一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习,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老师。孩子不听话,可能只是缺少榜样的力量。

04结束语

浮华世界,你我皆是常人。⼈⽣的境遇,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性的清明、智慧,才是⼀切意念的本源。

感谢身边“二舅”这些普通人,时时提醒我们好好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