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二师兄
(十四)

1、为什么写作没有灵感
之前有老铁总是告诉我写作没有灵感,读了书,为什么就是没的写呢?我想,多半是你想错了。读书是顺便写感悟的,是为了读书而写感悟,而不是为了写感悟而读书。
不要本末倒置。我刚开始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思考,然后写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反思,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去想想作者说的这些东西,是否对我有用,我可以用在哪里?这些都是我边读边思考的问题。想到这些,我想,你就有话题可写了吧。
有时候,读完之后我也真就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的感悟。可是,刚开始,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不要怕,只要敢于写出来,你就是胜利的。因为,这才是初始阶段,才是养成好习惯的阶段,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坚持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要看你写的有多好。
每天读书,每天写感悟。读不了三小时,那读一小时呢?写不了一千字,那写200字呢?有难度吗?如果有难度,那就降低难度,这个阶段,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保持习惯,慢慢来,才能走的快。
急功近利,只会急火攻心。
2、如果你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劝你还是别费劲了
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大家是不是都听烂了?那么,为什么呢?我们有想过吗?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呢?我们明明都按照牛人说的去做了,不断的读书,可为什么就是没用呢?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践行。猫叔说,不去做,然并卵。读了不做,没个卵用,等于没读。我们读很多书,包括知识型、认知型、娱乐型的等等,可不是每一本书都只是看看就过去了。
比如《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显然就是一本指导践行的书啊,读完之后,不是感慨一下:啊,原来这个还可以这样做啊!而是要切身去践行,去行动,让这本书当你的老师,指导你的行动。
再比如一些历史书,读这些书是可以为我们的写作积累素材的,不过,寻找生活中的素材更真实,实在。因为,我们要爱生活呀!
不管是什么书,它都有一个潜在的价值,这个价值,一般人看不到,一般人也不关注它,是什么呢?是书的框架结构、构思意图。一本书读了好几遍之后,内容懂了,然后就是要研究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运用的什么结构、框架等等,从读内容到读框架。
现在的书,有很多。而我们要选择性的读书,读好书,反复读,经常读,读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读书了。
这里借用猫叔的找好书的小方法,
001豆瓣书评
002书中作者推荐
003牛人推荐
不管怎样,还是要自己翻阅,自己体会,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做决定的,却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