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实录我的农民父亲】《我的父亲》01

                第一章  少年到青年

想为我的父亲实时记录他的人生,这个想法应该是在高三时萌生的。光阴真是不经用,算算已是十六年前了,然而从未提笔,此刻才决定落笔,把脑海里的记忆用文字整理出来,每天写一点点,希望在往后岁月的某一天,把它整理成册,递到父亲手里,对他说:“老爸,感谢你让我继承了您的基因,感恩老天让我成为您女儿的奇妙缘分。您的人生,女儿都替您写在了这本书里,得空了啊,戴上老花镜泡壶清茶坐院子里慢慢翻阅,如果有朋友来院子里,便把您的人生分享给他们,让他们懂得无论生活多么不容易,都别轻言放弃;无论自己多么不优秀,也不要自暴自弃。女儿不才,这本书就当我孝敬您了。请笑纳!”

我的父亲,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并不影响他成为我心中那个伟大的父亲!是他,在连饭都吃不上的困境里仍对三个子女的学业不抛弃不放弃,他是村里第一个把家里连同超生的小女儿都送进了大学的农民。他是一个会在关键时候讲大道理,教育子女不要因为贫穷而放弃求学的农民父亲。在我们村儿以及邻村里,只要提到我的父亲,认识他的都知道他当年克服无数个青黄不接咬牙保障我们完成学业,无不为他点赞!

我的父亲,1957年出生于一个美丽和贫瘠并存的山区——湖北•恩施•利川•毛坝•大茅坡,一个从毛主席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91年期间普遍存在温饱堪忧的村子。

长大后经常听奶奶和姑姑叔叔们吐槽父亲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下地挣公分,被奶奶安排去学裁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把他们口中的这个当年不靠谱的青年和我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父亲联系到一起。

在为人母之后,自认为沉淀了更多的生活感悟,也自认为已经成熟到可以和父亲聊聊以前不敢聊的话题。

在2014年他生日那天,趁着活跃的家庭氛围,我打开了话题:“老爸,可以问你一个你可能不爱听的问题吗?”

老爸抬起头斜着眼睛看了我一眼,说:“什么叫我不爱听的问题啊?在你眼里,你老爸我就这么小器吗?”

我:“我经常听他们说,你年轻的时候从来不下地挣公分,全家最游手好闲的就是你了。如果是真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年全家都靠挣公分吃饭的时候,你是怎么做到不参与挣公分还把饭吃得心安理得的?”

老爸先是尴尬一笑,调整了一下状态,长舒一口气,然后心平气和慢条斯理地开始了他青年时期的讲述:“说起这个事,我还真是一肚子的不服气,也是我一生的遗憾!那时候十几岁,是读书的年纪啊!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要村里开个证明,不管怎么求当时的村长,好说歹说,谁求情都没用,就是各种理由不给开证明!一会说成分有问题,一会说集体吃饭,地里需要劳动力。最后因为一张证明的问题,我读完初中就无奈辍学在家,怎么想都想不通啊,我明明成绩很好,明明是上学的年纪,我自己想上学,家里也愿意砸锅卖铁供我上学,为什么是别人一句话说我不能上学我就不能上学啊!满腔的愤世嫉俗,我哪里管你下地挣公分不挣公分!就怀着报复心理抗议,你让我不读书来挖地种土豆,我就偏不去!就这么天天琢磨着这一眼望不到头的一生,该怎么过啊!干什么我不知道,反正就知道我不要去地里挖土种土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你奶奶心疼人,就像你们说的,她就是活菩萨。放下户之后,她就给我找各种手艺去学,但还是由于自己心里就惦记着读书,最后手艺一样也没学成,也挣不到钱,还学会了抽烟,二十几岁了还伸手找妈要烟钱,高兴嘛,就下地里干点活,不高兴嘛,我就在家看《红楼梦》,慢慢就成了游手好闲的青年了。直到到了成家的年纪,才发现,生活多么残酷啊,地方不好家里也穷,连讨个老婆都成问题,快27岁了都找不到和靠谱的对象!那个年代27岁还没有成家,基本上就是要打光棍的。”

我补刀:“老爸,这有点谦虚了吧?听说当年你女朋友可不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2.9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