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相遇的时候,就是痛苦产生的时候。
1、读过犹太人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后,我越来越认同:人是地球上最会讲故事的动物,也是最需要故事的动物。人会为了他坚信的故事去努力、奋斗甚至会为了故事去死。国家、宗教、公司、伦理、夫妻、货币都是些优秀的故事,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人类,相信这些故事。所以,这些故事具有强大的力量,这些故事已经融入到人们的血液里,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尤其是宗教,不允许你怀疑,只要求你相信。不允许怀疑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怀疑。其实,你怀疑与不怀疑,它们依然是个故事。
2、人们会在不同的时期相信不同的故事,有的可能完全相反。举个栗子: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在欧洲同性恋是犯罪,是需要被处死的。依据好像出自圣经:亚当和夏娃因为犯了“罪”上帝惩罚他们在地上,让男人辛苦劳作,仅够温饱,让女人承受分娩之苦才可以繁殖哺育后代。基督教盛行的欧洲,绝不可以亚当和亚当在一起瞎搞,也不可以夏娃和夏娃在一起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我能记得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图灵,二战的英雄,英国的胜利他功不可没。另外我觉得图灵今后的历史地位会越来越高,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了,怎么测试机器是否具备智能呢?就需要做图灵实验了,对,这里的图灵就是同性恋图灵,计算机最早的雏形就是他发明出来的。是否具备智能,必须要通过以他名字命名的实验,才可以判断一台机器是否具备智能了。图灵即使对英国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他依然被判处同性恋有罪,最后因化学阉割而死。但是现在呢?全世界有21个国家与地区支持同性恋可以结婚,不只是合法,还可以结婚,得到法律的认可。这中间英国赫然在列。前段时间台湾也支持同性恋可以结婚了,要知道亚洲文化还是比较保守的。这个故事我觉得很震撼,以前的欧洲人他们就认为同性恋是犯罪。现在,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国家还是那个国家,他们居然又支持同性恋可以结婚了。这前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前和现在的人们,讲的故事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人相信这个版本的故事---同性恋有罪,他们不按要求做爱。现在的人相信----只要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个人的意愿,要被充分尊重和肯定。这个故事唯一不变的就是同性恋者,他们依然只喜欢同性,不喜欢异性。
3、讲故事的能力在以前、现在,还有未来,都会是重要的能力。故事讲得好可以团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调动更大的资源。一个故事相信的人越多,就更有价值。比如,很早以前马云讲故事说:你的生意可以在网上做,你需要的大部分产品可以从网上购买。一开始没有几个人相信,现在呢?已经没有几个人不相信了。所以阿里巴巴现在就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仅按GDP算,阿里2016年超过了169个国家,排在泰国之前波兰之后,而全世界一共只有195个主权国家。
4、如果上面两个故事调子起高了的话,我在讲一个低调点的故事。有一个盲人乞丐在步行街小广场坐着乞讨,他的面前有块纸板,上面写着:“”我瞎了请帮助我”。可是,一晌午过去了也没几个人给他的捐款箱里投钱。下午,路过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看了一眼纸板。思考了一会,她把原来的字给擦掉了。改成了:“这是多美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捐款箱不一会就满了。
5、我写这许多,其实想证明:讲“故事”的重要性,可能有点跑题了。接下来我来谈谈听故事这件事,这个市场很大,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讲故事能力的。他们只能主动的或者被动的听故事。甚至没有能力分辨故事的好坏。被一些坏故事害惨了。不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你不信?试举一栗:巴勒斯坦目前还是经常被以色列暴揍。好多人的家庭被导弹炸毁,好多人因此而死。归根到底,以色列和中东的国家相信的故事不同。一边相信上帝,一边相信安拉。哪边是正确的?不好说。目前看,以色列春风得意,但是以前犹太人是所有民族中最悲惨的,没人待见他们。并且以色列再厉害你可以把中东的所有国家干死吗?让他们亡国灭种吗?目前看不太可能。不可能,中东迟早有翻盘的机会,这一代不可能了,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最后你会发现没有对错只有利弊。中东国家普遍痛恨以色列的大哥,美国人。奇怪的是:他们并不痛恨印着阿拉伯数字100的,美金纸币。所以他们还有机会,懂得利弊就还有机会。
6、听故事的人一定会对故事产生一个心里预期。比如,你相信国家,你就会希望国家带给你庇护。你相信宗教,你就会希望宗教给你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你相信学校,你就希望学校给你带来知识。我相信幼儿园,我就希望幼儿园把我的女儿照顾好,尤其希望照顾好她的心理感受。
7、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相遇的时候,就是痛苦产生的时候。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因为今天玥玥小朋友,上学迟到了。今天她起的比较晚,导致迟到了。我看时间已经晚了,我就带她去吃早点吧,反正去学校也没吃的了。吃完早点,我送玥玥去上学。看到了和想象不太一样的场景。原来,孩子在幼儿园并不是一直开开心的。老师在家长面前,是有耐心的,家长不在的时候,有没有耐心?不好说。你希望幼儿老师,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你的孩子?这就是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不可能,换做是我,我也做不到。
8、是个人,就一定会对他生活中的:人、事、物有心理预期。预期高,现实低,就会产生痛苦。预期与现实一致,意料之中的事,不悲不喜。预期低,现实高,产生满足感。我觉得今后我要尽可能调低对所有人和事的心理预期。不要对国家、宗教、身边的人事物预期太高,那样会不幸福。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比较实际,比较聪明,比较可执行。
9、我还是希望幼儿园老师对我的女儿好一点,更好一点。即便她们现在已经足够好了。
10、尽量做那个讲故事的人,如果不会讲故事,那就选一个好故事听听,不好听就换故事。
写给Blake的第13篇文章
我是与你共同成长的Tony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