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丹菡
以此文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致敬,祝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四、天下第一师
上章谈到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形成六大家,儒家跃居首位。今天要谈的就是百家之首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政治上,孔子可谓郁郁不得志,然而,老师,却当得相当地棒,若他称天下第二,则无人敢称天下第一。
此话怎讲?
首创私塾,开创平民教育之先河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
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也影响深远,远播海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孔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教学一体。教学时,完全掌握自己学生学习和接受情况,了解弟子们悟性的差别。“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如果学生一旦“觉悟”,能做到随时察觉。
2、主张全民教育和因材施教,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认为无论年龄、贫富、地域,人人他都可以教育,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不可告诉他高深学问)。
3、学思兼顾,不能偏废,否则难以学有所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授六艺,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教材,此六经虽不为孔子所著,但他善于思考,讲授经书时,注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见解,并鼓励学生要深入思考文献的文化内涵,而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理解,要思考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后来,孔子的弟子效仿孔子,他及弟子对于六经的注解和诠释,形成了《十三经注疏》。在同时代儒生中脱颖而出,奠定了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基础。
4、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教学方法上,主张大班授课与个别辅导答疑两种形式。在讲授中,倾囊相授,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对己未懂之事,不轻易下结论,宁肯存疑,“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是孔子在教学上主张的原则。
6、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将两者完美结合。
(其实对照一下,我们今天认为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可以从孔子的教育主张中找到依据。)
在当时,这些思想,足以称得上先进了吧。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不乏各国高官栋梁。死后,弟子代代相传,影响直达当代,远播海外。
在中国教育史上,无人能及其项背,在世时便被世人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当之无愧。
对经书,孔子有新的注解,对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他同样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孔子率先提出“美在其中” 美学命题,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
关于社会,孔子强调“正名”,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应与它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
对于个人品德,孔子强调“仁义”。所谓“仁”,为最高道德准则,泛指人的所有德性。所谓“义”,指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每个人应遵循的义务,其本质是“爱人”,即“仁”。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
实行仁义的准则,是忠恕之道,无论做何事,理应推己及人,用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此做,在孔子看来,只是道德本身的要求,而并非出于道德要求之外的任何考虑。以忠恕之道要求自己行仁义时,是做当做的事,而非出于其他目的,真正的价值就在“做”之中,而非达到什么外在结果。
此为儒家的“为而无所求”的思想。孔子时代,正名、仁义、忠恕、知命,便是儒家哲学的精髓。
五、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墨子
如果说孔子是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说墨子是孔子学生,的确有点标题党和吸人眼球的味道。
不过说此话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此话怎讲且听我道来:
墨子先祖虽是贵族,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是没落的贵族后裔,受过教育,是有知识,又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同情“农与工肆之人”。
他决心恢复先祖曾有的荣光,于是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
期间,就曾从师与儒者,学习过孔子之术,称道于尧舜大禹。这便是丹菡取意孔子为墨子师的一点点小依据吧。
在学习的过程中,墨子发扬了孔子的优点,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和看法,他对儒家繁琐礼乐心生厌烦,弃儒,自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用激烈的言辞对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进行抨击。
墨子的粉丝主要来自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他们开始追随墨子,从而逐步形成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家宣扬仁政。有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出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若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若“国家昏乱”,则选用“尚贤”、“尚同”。
墨家的哲学,除了对传统的典章制度和儒家的批判外。另一方面是对游侠道德的辩护。
在墨家的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据了重要位置。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周代,帝王公侯拥有自己的军事专家,周朝统治权力解体后,这些军事专家失去了权力和爵位,散落全国,只有有人雇佣,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们被称为“游侠”。
墨子的粉丝也有很多来自游侠,称为墨者,他们组成一个纪律严格的可以进行军事行为的团体。
墨者都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很接地气地哦,能与儒家分庭抗礼,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他们具有"侠客"的精神。也许行为未必符合正义,但说话算数,讲信用,答应别人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行动果断,解救别人的危难,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是为别人两肋插刀的那类人。
别以为他们是群乌合之众,纪律是相当的严密。
这里讲个小故事: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成员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必须服从巨子的指挥和指导,由巨子执行“墨子之法”,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死不辞。
第一任巨子当然是墨子,今天讲的是第三任巨子腹的故事。
腹住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按律应依法处死。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德高望重,又只有一个儿子,就下令不杀。
腹虽爱儿心切,但却认为,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规定符合“天下之大义”,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他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
可见墨家纪律之严明,墨家领导人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腹点赞。
当然,爱讲义气的人也常常被人利用,而未必符合正义。
《史记》记载,以楚国旧贵族阳城君为首,他们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了阳城君一边。
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跑,楚国欲收回其封国。孟胜就誓死为阳城君守封国,以教忠于阳城君。
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则为阳城君死,许多弟子也从其死。
但他们与当时的其他游侠又有所不同:
首先,墨子及铁粉主张“非攻”,不参与任何侵略性战争,只效劳于防御性战争。其他游侠则是唯钱至上,谁出钱便会为谁卖命。
其次,墨子及铁粉理性化的延伸了武士的职业道德,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主张“兼爱”,初为游侠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延伸为天下人都应平等,不分高低彼此相爱。
墨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名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哲学家。
他的名头比孔子更多: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两人思想的影响力,难分伯仲,都有各自的主张,甚至恰恰相反。
但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是异曲同工。墨子构建兼爱体系用的术语扣概念,基本上与儒者惯用的词汇相似,例如孝、慈、仁、义等。
从这上面看出,墨子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基本上是认同的,只是在具体走向上,是以不同的诠释来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就此,法家崛起以前,先秦时代,墨家是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及至墨子晚年,儒墨齐名,并列为“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弟子仍“不可胜数”、“充满天下”,有“非儒即墨”“儒墨显学”之称。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孔子和他的叛逆学生,占据了百家之首的位置。
他们的故事己讲完,你更倾向于哪个学派的思想呢?
下一篇,我将讲一个保命而形成的学派,猜猜,是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