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毕淑敏《西藏,面冰十年》,顿觉经历丰富充盈人生。16岁离京去西藏参军分配到西藏服役,担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和军医,这十多年的青春奉献在屋脊这片土地上,那些记忆,如她自己所言,举手投足间,你确知它与你同行。
〈初见〉学姐推荐的书籍,加上一直憧憬着去西藏旅行,遂捧起此书来读。此前的我,是读不进散文的,此书却不同,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的经历介绍,在西藏经历的许多事情,大到今生五百次的回眸,到西藏去,在印度河上游,到阿里去等章节,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藏的风俗文化,人文历史,增长见识。
〈相逢〉冰川覆盖的高原地区,与我所认知的平原地区生活大有不同。光是缺氧酷寒这一项就已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走进他们的生活场景,冰川上有“毒蛇”嘶嘶声,特殊摄影师,制花圈以及昆仑山的衣食住行等部分,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段经历,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的追索和厮守。
〈憧憬〉你可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看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杂志,对于爱折腾闲不住的我来说是“解馋”的。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未来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定去重温她笔下的昆仑山,阿里,冈仁波齐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她用十年的时间,面对冰雪,经历了别样的修炼。面冰,这是一个有宗教色彩的解释,索性已安然完成。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多攒人品多读书,增长见闻,然后某一天,遇见。
读书笔记
1、我们一年到头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像一堆松软的面包,缺氧使大伙儿干什么都无精打采,高原像小偷盗走了大伙儿青春的力气。更古怪的是锅里的水不到100摄氏度就沸腾,没有切身体会的人不知道它的玄妙。
2、我坚信人的记忆是有形状和重量的。人生如同胶片,一旦感光,便不会消失,你不能毫发无损地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做过窗帘的人都知道,要在薄如蝉翼的窗纱下沿,缝缀一条沉重的绳索,名曰铅坠。它到底是不是铅做的,我不晓得,掂起来分量压手,倒是千真万确。
3、我的青春岁月,就似一柄幽蓝的人参,埋在冰峰雪冷岭之下,悄无声自地静卧着,它冷韧的须根,缠绕在冈底斯砾岩之中,尽力汲取着地心腾起的微微暖息。
4、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一双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笺纸中探出来,抚摩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心中不再凄然。
5、要有怎样的意志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要有怎样的坚强坚韧才能面冰十年,接受着高原最纯洁的心灵洗涤,直到一尘不染。
6、面冰十年。我知道自己从此喜欢清静和安宁,喜欢纯正和简单,喜欢透明和坚硬,喜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哦,也许应该说——宁为冰碎,不为瓦全。并不是气节英挺和勇敢无畏的表现,乃是相信:冰碎了,入了土,化为水,遇到热,变成汽,碰了山,凝为雨,落下来,复为冰雪又冰雪……完成了一次生命轮回外带免费旅行,一切回到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