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记

        今天端午佳节,我们一家和姨家舅舅家齐聚姥姥家,共享团聚。四世同堂,除了今天上班的妹妹,一个上学的表弟,一个参加高考的表弟,二十多口人都在。每年的端午都在高考前后,倏忽之间,我参加高考已经十年。

        十年前,高考前一天下着雨,记得已经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我应当是在本校考的。下午去看考场,透过窗户外围老式的铁栏杆,看见考场内的分布,三十张桌子有序座落,黑板上方的时钟秒针在滴答滴答地行走,衬得教室愈加安静。

        回首看来,高考真的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影响一生走向的重要转折点之一。2009年的高考对我而言是第二次,这是检验一年学习成果的时候,是把握所得到的第二次机会的重要时刻。一年来,我拿出了两三倍的努力去学习,去弥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庆幸复读时尚未白首,过去虽有错,但未来更可期。

        我为人之佛系,之追求“差不多就行了”从我一路的读书成绩就可看出来。初小不论,且说高中,不论在再好的学校,再差的学校,我在班里都是排名前三四,偶尔二,极少一,一不小心也可能跌到十。我是典型的受环境影响很大的类型。

        2009年高考第一天,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下,正常地度过了。第二天上午考理综,开考前几分钟,坐我后面的男生突然踢我凳子,要求我考试过程中把卷子往旁边放给他看,我把凳子往前提了提,没有理他。心理素质本就不好,有了这个小插曲,我脑子里绷着的弦儿顿时就开始乱弹了,就像勉强保持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扔了一颗石子进去,在考试开始前再也无法平息这一湖涟漪。整个理综考试的过程中,我始终无法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考试上,一年来在各种考试中最低240多、最高280多、稳定发挥在260多的理综成绩,在这次高考中只得了220多分,而这次的题并没有很难。

        沈从文在《边城》中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外因是偶然,内因是宿命。

        还记得小时候,在姥姥家住。大舅忙完回来,有点小孩儿心性地瘫在床上,翻着我的课本,跟我讨论历史故事。二舅放假回家给我带零食、跟我玩五子棋。姥爷教我认时钟,教我过马路看红绿灯。姥姥天不亮就起床给我做饭。老家话说闺女是“馒头篮子”,我跟姥爷说长大要买一卡车的烧饼给他吃。往事历历在目,看着眼前爸爸妈妈的发根白发过半,大舅面容开始有些苍老,姨的头发甚至比我妈的还要白,不由感慨,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都已经长这么大,他们又怎会不老呢。

        姥姥家院子里,种了石榴树、桃树、各种菜,至今还有我上小学时同学送的蝴蝶兰,还有我妹妹小学时种的山药。我们长大了,它们春风吹又生,一茬一茬的,是儿时记忆的承载。

        晚饭过后,例行“家庭会议”,是我们家促膝谈心的时刻。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信心,对我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支持。

        心怀期待,向往未来。愿我不负未来,未来也不负我。我有一辈子守护幸福的愿望、决心和勇气,但尚不确定我是否有获得幸福的运气。运气的开头是遇见对的人的机缘,这个机缘并非人人有,识别机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或许只是宇宙巨人身上的一群“细菌”,人会在意细菌的幸福吗?如果有命运,我不寄希望于它会偏爱我。我并非不相信幸福,也并非不相信自己能获得幸福,只是没有谁能保证一定给我以机缘,命运不能。只有自己擦亮眼睛,努力争取。

        我也不是想法很悲观,只是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悲观不会影响我对人生的积极性,它会让我想很多,能让我更平和地去看待问题。悲观式看法,积极式行动,往最坏处想象,朝最好处去努力。

        明天就该返程了,晚安……端午安……诸事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端午小长假,我,二牛,牛爸爸,还有一位女友,一起回到我第二故土,庄河小城。 八个月未回,小花园再次泛起了绿,对面楼...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阅读 2,409评论 36 52
  • (一) 往日的端午都在西安度过,今年逢上高考,高鹏放假,弟又刚刚买了车,我们一道回了老...
    沉年墨语阅读 292评论 0 3
  • 农历五月如期而至,只是身在异乡,我并未感觉到任何端午的气息,因此也没有做出任何要迎接端午的准备。五月初三来得轻轻悄...
    心如止水_7143阅读 301评论 0 1
  • 2016-6-11 期盼已久的端午节姗姗来迟。 前一天晚上,两人搬家搬到脚迈不动步子。租的房子电梯故障,维修需要3...
    EchoGong阅读 279评论 0 0
  • 汉服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古装剧,觉得古时候的衣服好美,后来接触到一群喜欢传统文化、华夏衣冠的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李植聪阅读 31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