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曾为人父母,但是父母的孩子,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
之前也不曾在意,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弟弟,高一再读,妈妈身体不大好,也因为担心弟弟太调皮,不好好学习,专门在带他上学,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可能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多少有些叛逆,时不时,弟弟会跟爸妈的观点相左,然后发生争吵,想想也正常,孩子跟父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再正常不过,而且所处的时代不同,比如,父母认为钱来之不易,加上妈妈现在也没收入,所以恨不得一分钱当成两分花,而弟弟无法体会,算不上大手大脚,但是也没有节俭的意识,如此种种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除了这些偶尔坏毛病,其他男孩子该有的教养、绅士气一样都没少。
昨天,妈妈说他发现弟弟拿了她手机给买了QQ会员,并且删了支付记录,发现这件事情后问他,他并没有承认。
听到这件事,真的很生气,生气的不是他用了多少钱,这本身也没多少,关键是这种行为,不是好的习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毁掉一个人的,可能就是这些最初觉得无所谓的小习惯。某位教授说过:很多人读了很多事
也是因为,我自己从事过财商教育,所以对这件事格外敏感,等他回家后,本来想好好跟他聊,还没等我开口,他显然已经跟妈妈发生过争吵了,我情绪也有些激动,最后以不愉快结束了。
但这件事一定是在妈妈心里留下了伤疤的,她不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有什么心事喜欢憋在心里,自己难受,今天都在想办法开解她,当然也在试图去做一下复盘,思考问题所在。
不想说孩子教育的问题,我自己还没有孩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也仅仅是理论而已,今天,我想说的是自我成长和精力分配的问题。
1,不管处于什么位置、是什么身份,最好不要过于集中精力到一件事。
这些年妈妈最大的精力就在于家庭,在于孩子,当然我很感激妈妈的无私付出,才能让我们回家都有好吃的,还能带不少土特产,但这不是一个人最好的生存方式。
当无限集中精力于一件事,就会抱有很大的期望,情绪也会极度相关于这件事,在教学中,曾经接触了这样一个案例,A是一个离异单亲妈妈,在感情上受到伤害的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女儿身上,当女儿考试成绩出现下滑或者没有完美的达到她的预期,她就会失望至极,从而大发脾气: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可你呢?你对得起我吗?
如果她能有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不过度集中精力在女儿身上,彼此留下空间,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女儿的成长上,也许都是更好的选择。
2,要学会感知自己的感受,学会取悦自己,和自己和解。
我们总是考虑身边其他人的感受,但唯独忘了最重要的自己,自己的可以受委屈,可以默默疗伤,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自私”,才能过好这一生》,是的,适当的“自私”,去注重自己的感受,才能让我们自己走的更远,活得更轻松。
作为妈妈,也许想的最多的是孩子现阶段的温饱冷暖,以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能不能好好的过一生,可却忘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自己的女王,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梦想,有没有尝试去接触更多的世界呢。
我们都应该摘除在我们身上的重重标签,真实的拥抱自己,学会跟自己和解。
3,打造自己的事业和圈子,终身成长。
这一点对我妈妈来说,或许已经不容易了,但依旧很重要,事业是一个人的底气,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自己》中,张芝芝(阚清子饰)的老公说过一句话:我和孩子就是你的事业。而这之后他开始出轨,因为要面子不肯认错,甚至动手打老婆,而他老婆,因为工资少,连离婚都不敢提。
当然,我并不认为全职妈妈有什么不好,甚至也是伟大的职业,之前《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什么时候,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有自己聊得来的圈子,这一点跟第一点是相互佐证的,有了自己的圈子,或许更容易不集中精力于一件事了。
除了以上的几件事情之外,要想合理的处理生活中的每一次矛盾,还有必不可少的“情商”,高情商的人总能处理好棘手的事还不动声色,这一点也是我所不具备的。
生活也许从来就是错综复杂的,也希望我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