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大人,晚上好。
忙了一天,很累了吧?
谢谢你,愿意花流量和时间,点开这篇文字。
为了能让你早点休息,我开门见山。
01
这篇文字,并非提炼什么干货。
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技能,我不觉得有什么速成法,能3天一小步,7天一大步。
武侠小说里,总有这样的情节:江湖菜鸟得到高人指点,念几句口诀,战斗值暴增,以前见谁被谁打,现在见谁打谁。
那,都是骗人的。
如果每本书,都能提炼成十句、二十句的干货,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那作者何必洋洋洒洒,又臭又长?
02
他们干脆只写几页纸的「干货」,既省时间,来钱又快,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你要只是消遣,图个乐呵,那OK,想怎么看怎么看。
但要想把书中知识化为自己的技能,我的感受是,认认真真看原书,这还只是第一步。
上学时,我最头疼数学这门课,好多时候,答题时,明明用对了某个公式,结果,试卷上还是划着一个鲜红的「×」。
我挺郁闷。听完老师的讲解,明白了。
平时,我只愿意把常用的公式当成干货。抄下来,背得滚瓜烂熟。根本不关心它的推理过程,适用范围,边界条件。也很少做习题,反复练。
公式我没记错,可是用错了地方。
03
这些天,我在读一本书,《结构思考力》。
作者李忠秋,之前是高校教师,后来做管理咨询。在工作中,接触大量案例后,他发现,提升思考力比提升知识更重要。后来,他创办了国内首家结构思考力学院,致力于研究、实践和推广。
读完这本书,相见恨晚:我终于明白为啥我写东西那么慢,还没结构。
这也是参加完他的培训后,听众最普遍的感受。
那些来自500强企业的高管和员工,纷纷表示:
「我终于知道怎么改报告了!」「我终于找到了批评这些中层干部的科学依据了!」「我终于知道开会时为啥我一发言大家就困了!」
亲爱的读者大人,你,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可以早点洗漱休息,祝安。
04
这本书,我不提供干货。本身提练不出来,就算拼凑出几条,你读了,也就过了,最多只是知道,变不成知识,离转化为技能更远。
书的核心观点,来自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根据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特点,进行了通俗化,本土化。毕竟原书中文译本29万字,表达习惯更偏重西方人的思维,读起来很费劲。
芭芭拉·明托是美国人,毕业于哈佛,麦肯锡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她的书也畅销了40年,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茅。
其实,金字塔原理也不是她的发明创造,只是对现有事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总结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亲爱的读者大人,如果你还感兴趣,我想分享一下,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些体会。
05
一开始,我读得很认真,读完一遍,花了三个晚上。有些重点章节反复读。
边看书边做笔记,画了5页A4纸的思维导图。
又在网易云课堂学习了6节作者的微课视频,在馒头商学院的微课平台上听了一次作者的在线讲座。
然后,对书中的一些案例,遮住作者的分析,自己试着去理解,相当于做论述题练习。
我也试过闭上眼睛,回忆,画脑图,在脑海里去重现某个图例的内容,在书里的位置。
再拿出画过的思维导图,看着上面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复述。
即便这样,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我只是知道了「结构思考」的原理,方法,步骤,但没有「力」,没有转化成技能,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学习,再读原书,画更精简的思维导图,听完微课视频,做书附带的小册子上的练习。在平时,有意识地进行结构思考力的训练和实践。
等真正掌握了一些方法,能够用起来,用得有效果,我才会考虑,读一读《金字塔原理》。
然后,再循环这个过程。再往后,可能,需要读点《道德经》。
06
我的一位朋友,国家认证的生涯规划师。她非科班,出于兴趣,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培训,考证,讲课,做公益分享,不断磨砺技能。即使钻了一年多,投入数万,她依然觉得,自己还在入门阶段。
她说:任何知识,不死磕,不是技能。
这句话,我用来勉励自己。
亲爱的读者大人,晚安,好梦。
图片来源:EgoAltere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