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复盘不仅是月度,也是从3月到8月的半年复盘。这个八月目标不同,写的练的输出更多了。
(预警:本篇内容很长)
8月份复盘一览表:
• 知乎发文 4篇,粉丝从15 涨到985
• 今日头条 粉丝 从40涨到 252
• 公众号 粉丝 从305 涨到360
• 成长营课程 招募14人
• 读书7本 《只管去做》《断舍离》《亲密关系》《关键提问》《掌控》《异类》 《模型思考者》
• 画视觉笔记10张
• 共发文章 7篇
• 坚持每日优秀作品分析 30篇
• 每日一图一句话练习 21天
• 参加线下活动 3次
• 人生大事:领证,办户口,筹备婚礼
• 开启减肥之旅,已瘦5斤
• 娱乐:追热播电视剧2部(一言难尽😔)
• 日常朝9晚6的上班
半年复盘一览表:
回顾过去的半年的复盘,从3月初,到8月末,视觉笔记是自始至终穿插其中的主线
3月 初遇行动营,开始了干掉懒怂拖,提升读写说,开启接触视觉笔记之旅
4月 作为设计指导官,参加阅读训练营,开启学习阅读和锻炼社群管理运营之旅
5月 首期视觉笔记成长营上线,开启以教为学之旅,同时参加个人品牌训练营
6月 第2期训练营上线,同时参加线上线下的视觉笔记学习进修之旅
7月 糕小糕终身制课程上线,开启录制打磨课程之旅
8月 开启知乎,简书,公众号等多平台的自媒体运营引流之旅
在成甲《好好学习》中说,日/月回顾: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年度回顾:发现思维方式和灵感
一句话总结8月:按部就班打磨个人技能,同时用写作对外输出,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强制激励自己
一句话总结半年:按部就班的学习践行个人品牌的每一个环节,学习,输出,输入,引流
这样分析,好像每日,每月,半年的总规律是不变的,输入-输出-成长-瓶颈-再成长,坚持,求助,反馈,激励
下面我就从8月份阅读的书籍中,具体谈谈,这个月再次让我感受到,真正把读得每本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一个月读书的数量不多《只管去做》《断舍离》《亲密关系》《关键提问》《掌控》《异类》
外加听书《模型思考者》未完。一个月时间共读7本书,以下是每本书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一本书《只管去做》
很庆幸月初读到这本书,把书中的方法运用于整个8月。感触最深的是:6月,7月的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但总觉得更多未完成的事情等待去做,无法合理休息,导致身心不平衡
这本书让我写出了《致5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把愿景落实到每天的行动方法并,然后填写在9宫格中,抬头看路时清晰明了,低头走路时专心专意
不仅每天制定每日清单,还有制定月度甘特图,实时深思当下与计划的差异性,在复盘和家中白板墙上都写出自己的计划,避免遗忘。
告别6,7月份横冲直撞的往前走,井井有条的度过8月,开始学习掌控时间。
《番茄钟》使用更熟悉了
这种工作法自己1年前就开始使用,断断续续的,但总是无法自我控制,一个时间没完结就去看手机,注意力一分神就去做其他事,最多坚持2个,每个间断性休息就会刷网页。
但这个月自我控制力明显提升,因为每天都需要画图,分析优秀作品,看书,尤其是计划之外插入的事情,心理本能排斥。
或者一件事太难迟迟不愿下手去做。很容易多件事混杂一起就大脑犯晕,此时自己就会把所有事情一件件写在番茄钟里,打开”溪水“的白噪音,跟着番茄钟一个个完成
慢慢的养成,只要听到”溪水“白噪音,打开一个番茄钟,自己马上能够进入专注的状态,沉浸在计划的事情中。
通过统计表看出这个月的番茄钟数量也是最多最规律,而且自己还发现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早上5点半到7点,中午10点到12点,下午2点到4点,晚上的8点半到9点半。
一旦过了这段时间,大脑又会再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自己会把最难最需要思考的事情安排在这些时间段。其他时间尽量使用番茄钟去调控,按照一些常规性重复操作的内容。
感悟:数据统计最直观的发现问题,给予思路
《断舍离》你是什么人就用什么物件
这本书很早就读过,但懵懵懂懂,直到这个月画成视觉笔记后,才更深刻。
收拾衣柜,扔了2大包衣服,里面很多是新买未穿几次的,之前总觉得浪费可惜,但穿上浑身不舒服。
书中说:你是什么人就是用什么物件,你想成为什么人就尽量使用那些人会用的物件。尤其是不用之物,不喜欢的物品但还在用,以及回忆之物。
首先提高收拾的动机,集中一处搞完美,有目的的选择位置。比如家里大扫除两次,扔掉2大袋,都是源于自己只想收拾一个抽屉,结果停不下来的一顿狂扔。
最后铭记,在看不见的地方物品放7成,看的见的地方放3成,给他人看的地方放1成。一系列的操作让整个家里都整洁空旷舒服,来做客的邻居都夸“好”。
《亲密关系》成功和幸福可以兼得
事物好坏,诠释在人。每个人都能100%的负全责,并非对方不配合自己就完全被动无办法。
书中说:争吵冲突中不是为了争执出谁对谁错,而是得到对双方都好的办法。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多询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情绪来源于哪里,背后的感受是什么。
咸鱼,一位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程序员,每天加班高强度工作到怀疑人生,只想跳槽逃离。做梦都想要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同期又碰上工作意外事故,导致心态差的极点。
每天打鸡血的自己,听到他下班之后的抱怨,明白无论讲什么大道理或者看案例,他都会本能排斥,毕竟我没他加班那么多不懂他的苦。加班多没有自己的生活,想要有目标这些有办法得到,但一定要让他自己悟到。
所以引导他去参加时间训练营,教他用视觉笔记的方法看书,带他走出代码程序,参加线下学习交流会,多见识不同行业的人,开拓眼界,转移注意力。
慢慢的他开始发觉除了代码,原来还有那么多新鲜事,由从前的抱怨到现在经常向我说:每天好充实,虽然还是加班,事情没有变化,可是心态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感觉真好。
成功与幸福可以兼得。
《关键提问》明白沟通的本质
这本书通过5个问句:
1.等等,你说什么?让对方理清思路,梳理想法
2.不知道能不能?与他人相连,与世界沟通
3.我们至少能不能?尝试达成共识
4.我能帮你什么?谦虚的心寻求指点
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深入问题根源,抵达生活核心
最后问自己:你得到自己想要的吗,反思沟通交流的目的是什么?让自己感触最大的是:尽量多问少说多听,观察思考评估,然后等待
过去自己总是喜欢把 个人经验心得不顾对方是否需要,一股脑的全抛出去,结果事与愿违,他人根本听不到心里去,还不如静静的听对方讲述,自己用不断询问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自己把自己的问题讲述出来。
尤其在训练营学员答疑课中,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思考,往往事半功倍。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这本书简单干脆,是自己主动寻找求助的书。因为每天应对如此多事情,精力注意力不断拉扯弱化,导致事情做不完烦躁,恶性循环,身体不运动又感冒。
从这里学会了如何合理正确的运动,如何饮食为身体提供优质的燃料,每天吃好让身体充满干劲,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比如输入优质蛋白质,减少垃圾脂肪,控制糖分的摄入,晚上8点后不吃东西,尤其水果也不行,实在忍不住可以吃鸡蛋白。
心流状态高度专注下最轻松,耗费的能量最少。控制饮食,逐渐加入少量跑步运动,两周时间竟然瘦了5斤。
《异类》换个角度思考成功人士
这本书是月末时看的,非常简短,没有鸡汤大道理,全是案例分析证明。
因为在8月底自己也遇到一次瓶颈,这本书让我懂得所有的优秀成功人士,不仅仅靠天赋,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比如时机,社会文化,家庭条件,运气等。
所以我们想要成功优秀,有很多细节可着手去留意准备。给自己一个更深入观察社会环境,和审视自己的角度。
《模型思考者》如何让自己变得聪明
这是万维钢《精英日课》中分享的一本书。
以前自己以为模型就是简化版流程图,线框图组合,这本书分享的模型更彻底,直接说数学模型讲道理。
如果说多样性是观察问题的视角,模型说的是研究问题的镜头。
而且从现象,信息,知识,模型,智慧,以及人有什么特性,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
正规化就是抽象化,抽象化才可以推导,就如同背会九九乘法口诀,对很多事情疑问难题,都能靠分析推理寻找答案。一旦上升到模型高度,一般道理就骗不了你。
他说: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主观抽象描写,代表正规化思考,通过严谨的定义和数学逻辑推理,允许我们做精致的推演,获得精准交流,解释,判断,设计,预测,探索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而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一个还是几个模型,则是“智慧”。
八月的一个坎: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半年都没看电视剧的自己,在8月的娱乐项目就是看2部热播剧,每部50集,而且是后知后觉,等全部更新完才开始看的,可想而知,一旦看剧绝对停下来。
有小伙伴会说:哇,看电视还能做这么多事,好厉害;其实真相是自己为了煲剧,熬夜到2点多,导致连续三天无法正常早起,整个人白天大脑无法深度思考,一有空闲时间就打开手机看电视。
自己的一大缺陷:无法延迟享受。
50集,3天看完,一小会都等不了,让自己长期维持的自律状态开始坍塌,自己开始焦虑恐惧,最后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首先去找心理的朋友询问:为何自己从如此沉迷剧中无法自拔,为何电视剧会如此影响自己的情绪?她告诉我:为什么不可以煲剧,为什么一定要自我限制那么紧,看都看了,人也是需要休息,不是机器。
首先要坦然的从心里接纳这件事,也许就是前期过于紧迫做事,导致心受不了有抗议,所以才会去电视剧寻找休息。这时越是抗拒越是想看,越没办法。在她引导下自己反思不在主动找办法,而是放慢速度去享受看电视的过程,并合理的安排时间,休息娱乐同步进行。
然后通过刻意的看书,去翻阅榜样们的动态,看他人的成功案例,刺激自己。
逐渐恢复到画图看书写文章的良性循环,这次的小插曲使我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比如“无法延迟享受” 的原因到底是为何?
就像《掌控》中所说,焦虑不是源于未知,而是来于不自知。每次遇到难题,都是对自我内在一次探索机会,你若是同样又无法克制但又不喜欢的点。首先不要自我否定,和自我压抑,强迫走出去,见人聊天看书。
八月的线下活动,百听不如一见
印象最深的一次:去深圳参加泽宇教育3.0发布会,见到个人品牌之路的导师C宾。
当去深圳的前一晚,自己还在担忧,说为何要去深圳,感觉自己太懒了,不想去,不愿意动身,到底有什么原因让我去。于是给自己一个说服的理由:如果你今天不去,那么今天就是正常的一天;但是如果你今天去了,说不准今天就会出现什么不一样的,说不准呢?
如同发布会上说的:真正的重大改变往往都是在一瞬间,而非精心准备。
一下午招募4位学员,见到导师,感受他们创业路上的每次突破转折点,和个人愿景。有时某些知识道理,书籍干货,真的没有现场参加身心灵感受来的深厚。
如同去现场听五月天的演唱会,为什么每一场的能量都能持续如此之久,因为现场的大合唱和氛围渗透你全身的细胞,被存储为记忆后,再逐渐释放。
总结
以上就是自己的8月份所做之事,所读之书的全部收获。已经被删减后仍然很长,希望其中某个点能给你带来些许的收获和感悟。在成长前进路上遇到的问题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如何解决,却因人而异,各有千秋。
6月想不到7月会怎样,7月想不到8月会如何,那9月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感触呢?甚是期待
结尾附应标题
为何说半年月是一个坎,因为深知做出来、懂得和做好、做出大成绩,中间相差十万八千里。前半年熟悉了个人品牌的整个流程,后半年则需要思考如何把流程在精益求精的重走一遍。
我是糕小糕,带你掌握把一本书画成一幅图并记住的能力,解决读书无法专注跑神,读完即忘的顽固性问题,带你体验沉浸心流阅读,高效记忆的知识充电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