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人问我:杨绛先生的《洗澡》有什么好?
我建议她对比着读一些反映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品后,再思考这个问题。
同样的,对比蔡炎的《悲愤诗》、王粲的《七哀诗》,陶渊明的诗真是朴素,真是平淡。可有什么好呢?
在魏晋那个命如草芥、聚散无常的时代,你如何能不装而淡?在什么情况下你才可以真正将这个纷乱的世界从心底里放下,在质朴的日常中咀嚼出生活的那一丝甜味?
唯有将世界推远,将世间看做一个舞台,知道自己是舞台上的一个演员,但同时也可以是观众席上的一个观众。
两个视角一定要互为补充。太远了会虚无,太近了又会胶着而心力憔悴。要心中有爱但无牵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木心先生说“我是一个很不好意思的无神论者。”哈哈,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