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8 周一 小雨 28~18℃
准备
下午,是三年一次的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学生放假半天。
早晨到校,看准考证上的考生考试规则,做准备工作:两支黑色0.5毫米中性笔,一支2B铅笔,一小块橡皮;身份证一直都是随身携带,不成问题;准备完后连同准考证一起装入塑料文件夹。
接下来就是熟悉去考场的线路,我准备骑自行车去。通过高德地图查询考场线路,6.1公里左右,三个方案,分别需要31、32、34分钟。简单的准备就此完备。
去其他办公室看看,发现人家的准备可不像我这么简单,既“隆重”,又“全面”。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就像在应付。于是觉得也应该和大家一样准备才对,于是便也顺手去沾人家现成的光,又做了些准备。
赶考
午睡起床,见窗外有些阴。看了看适时天气情况,显示正有小雨。不由得有点儿着急,还能骑自行车去吗?下楼,打开楼门,感觉到有星星点点的雨丝飘来,确实在下雨。怎么办?骑车,还是打车?正在犹豫,有一股风刮来,卷起角落里一些碎纸烂屑,劈头盖脑裹挟过来,衣服上瞬间有了尘点。雨点似乎也在渐渐加大。
担心淋雨,我决定打车去。匆匆赶出小区,在马路边打车。街上车来车往,但每辆出租车里都有人,不停。雨丝渐渐密了,我只好躲到树下去等。不断地看时间,不断有出租车经过,但一如既往没有空车。想用滴滴打车叫一辆车,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小程序。很久以前有过一次误打误撞的滴滴打车经历,怎么操作的,似乎也忘记了。今天,情急之下,竟然又找不到软件了!
不敢再等了,再等就会迟到。别无选择,果断跑回去,骑上自行车冲入丝丝细雨中。雨虽不大,但只一段路,胳膊、袖子就还是湿了。一手握车把,一手举起装准考证的塑料文件袋遮挡在眼镜上方,以免雨滴打湿眼镜。淡定,不着急;不着急,淡定。哪怕迟到一会儿也无妨,必须稳妥前行。终于,雨丝越来越细了,最终没有了。也终于,在开考前五分钟进了考场。
考试
拿到试卷,浏览了全部内容。共分五大块:政策法规、课程标准知识、学科素养知识(多为文史常识)、教学课例设计、教学反思。开始答题。
因为对规范办学行为比较熟悉,也因为平时比较关注教育政策,政策法规类的答题还比较顺畅。学科素养知识答的也满意,这主要应该得益于我平时的阅读。课程标准知识、课例设计、反思,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认知去做,做是全做下了。准确率有多高,不知道。
考试完毕,几个人交流了一下答题情况。有这样一道题:《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是指哪三位?有人答的是关羽、张飞、周瑜,还有人知道有关羽、张飞,但没想到还有刘备,因为他觉得刘备不会武功,当然就不会在三英之列。我笑着把她俩将了一军:一看你俩就没有读过《三国演义》。
不由得想起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的那句话(大意):阅读如布云。什么时候下雨不知道,但没有云是肯定下不了雨。今天的这道答题,这次考试,也算是下了一场小雨吧。
这次考试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我不知道自己能打多少分,但这些题全是我自己完成的,胡诌也是原创的胡诌,临时的那些准备我都没用。
有种认识突然更强烈了:平时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一种长久的可靠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