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2)

      第一章:童年记忆

          第二节:童养媳

      母亲的娘家距乌拉街十二公里的候屯,固名思议那个屯子姓候的占多数,母亲也是候姓一员,名淑青。母亲很小的时候,她讷讷(满族人对母亲的称谓)就去逝了,她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没过多久她就有继母了。估计母亲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不然哪有不到十三岁就给了曾姓人家当童养媳呢。过门的时候还没成人儿,就是说还没有来过月经,黄毛丫头一个。婆婆是个厉害的角儿,那个年代哪个婆婆不是千年的媳妇熬成的呐!母亲就是格林童话笔下的灰姑娘,挨打挨骂,受苦受累是家常便饭,还经常被大伯嫂欺负。十冬腊月里连一双破鞋都穿不上,光着小脚丫推磨,手指脚趾冻的又红又肿,多累也不敢停下,稍不随意就会受到惩罚。就这样的日子熬过了一年多,终于在刚到十五岁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只比母亲小十五岁的儿子还在襁褓中就永远剥夺了对母亲的称呼。原因是由婆婆做主将母亲的第一个儿子硬生生的过奉给了大伯嫂,因她大伯嫂不生养,无子嗣。母亲不敢怒又不敢言,只能像案板上的面任由婆婆大伯嫂揉捏。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母亲又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婆婆岁数也大了,加之母亲不断的给曾家添丁,她们对母亲的态度有了些许好转。日子虽说不富裕也过得下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母亲又怀孕七个月时,她丈夫在骑马过河时,被马抖落到河当腰儿淹死了。母亲的天塌了。自打丈夫去逝后,苦日子又卷土重来。大伯嫂闲她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好几口吃闲饭,每天都是指桑骂槐给脸子看。母亲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又过了两个月生下一个未见过父亲面的“梦生”女儿。

      回娘家吧,她继母已经有了三个孩,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舅舅还是个傻子,又聋又哑。生活得也很艰难,回娘家也没有什么温暖可言。她只有找姑姑们倒一肚子的苦水。

        第三节:再嫁人

      母亲的两个亲姑姑也就是我的四姑姥姥和六姑姥姥特别同情侄女的不幸遭遇。这两个姑姥家境都挺好。四姑姥家在北兰屯,姓罗是大户人家,富裕殷实。六姑姥家住打鱼楼,六姑姥爷是郎中,日子过的也不错。母亲每次去两个姑姑家除了倒满肚子苦水外,还能得到一些生活上的接济。姑姑们也心疼这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脱儿带女的侄女,可有什么办法呢?她们就劝母亲改嫁吧!母亲的苦化作了涓涓的泪珠‘‘姑姑呀!我带着三个幼小还不懂事的孩子能嫁给谁呢?谁能要这么多孩子,我也不敢去想再进一家门的事了,可别是出了苦海又掉进火坑“。这个话题一直在她们姑侄的泪水中是不断流淌的主线。

      又过了两年,这事终于有了转机。

      六姑姥家从打渔楼搬到了南兰屯,也就是我父亲的老家。

      有一次六姑姥到四姑姥家串门,进屋没多久就迫不及待的对四姑姥说:“四姐,南兰可有一个人挺相当,我看给咱淑青介绍一下差不多。“六妹子呀,那感情好,人咋样呀?什么条件儿呀?“唉!三十六七岁吧,光棍一人,在供销社当营业员,父母早就没了,和他哥嫂一家一起过呢,人挺好,长的也不错,又有文化,就是有历史问题。“人好就行,历史问题也不耽误过日子。没结过婚更好,省得咱家淑青过门当后妈,仨一窝俩一块的。淑青够苦的了,这事咱姐俩就给做主了吧,还忘问你了,那男的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啊?他叫赵振环。这差事就交给你了,赶紧回去保媒吧!如果男方同意呢赶紧回来告诉我,我好带淑青去相看。“

      姐俩那个兴奋呀!好像事情真成了似的,俩人絮絮叨叨的唠了一夜,天一亮,六姑姥肩负重任直接打道回府了。回去后,两个姑姑不知是怎么密谋的,将这个棘手的事,交给了六姑姥爷。            六姑姥爷是当地的郎中,在那个年代农村大多是缺医少药的,有病不是偏方就是土法,再不就是算卦跳大神,实在没办法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像我六姑姥爷那样的郎中十里八屯有这样一位,也算是当地乡亲的幸运了。

      这老头在当地人缘很好,无论路途远近,有钱没钱,现金赊账,,以物顶钱统统随意,这样随和善良的先生在老百姓中能不有威望吗!我在一小的时候还看见过他,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微微驼背,满头白发,方头方脸,鼻子嘴棱角分明,还有很多白胡茬子,走路有点外八字。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好人做媒人,父母的前世姻缘今生在这个节点上就应该续上了吧。

      六姑姥爷到供销社找到父亲谈到此事,父亲说我就这一堆儿一块儿,也没什么藏着掖着,历史问题解放时都向政府做了明确交待,没有隐瞒一点,再说也是这屯子土生土长的,屯里屯亲的谁不会给我作证呐,人家不嫌弃我,我还有什么挑呢!可是你可得跟我大嫂提媒,我父母大哥都不在了,长嫂如母啊,如大嫂不同意也就算了“。这事就提到曰程上了。虽然大娘有很多不舍,因父亲在供销社每月有收入进帐,能帮助他们围持家用,但小叔子的婚姻是大事,三十七八小四十的人了终归要成家历业的。也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吧!郎中先生一介绍就同意了,就是闲带的孩子多,负担重。两方商议,女方只能带最小的两个孩子过门。     

        一九五四年母亲终于改嫁了,带着她七岁的小儿子和五岁的小女儿,与父亲组成了一个半新半旧的家庭。        母亲的姑姑们暂时如愿以偿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叫路聪,觉着好玩,也为了能够留做纪念,将自己出生到现在这几年里面发生的一些好玩的事情写出来! 在94年10月12...
    我姓路路在脚下阅读 875评论 0 0
  •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我叫路聪,觉着好玩,也为了能够留做纪念,将自己出...
    我姓路路在脚下阅读 332评论 0 0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就来到第一个本命年,都说是本命年要穿红色的内衣,寓意是吉祥、辟邪,只是想着也没怎么放心上。隔了...
    天遇阅读 604评论 2 2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个叫李营的小镇,那时,多数人还只解决了温饱,甚至有的家庭还生活在贫困线上。 在镇西头,有一个...
    流失的青春阅读 2,797评论 63 96
  • 排吉村是一个纯正的苗寨,里面的大多数的村民都是苗族人。说来也是奇怪,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其他民族的人住...
    Mr_南小石阅读 270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