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记:柳永,出身官宦之家,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我不欣赏柳永的寻花问柳,但我赞赏柳永的义无反顾。由柳永的传奇人生,我想到自己的平淡无奇。在看透这一点上,哪怕我们又进化了千年,对先人依然只有膜拜的份,自愧不如。
记得金庸说过: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扬长而去。这是何等的笑傲江湖,这是何等的大侠风范!我们太过于蝇营苟且,早已忘了诗和远方。不少人老来的理想,就只剩吃喝玩乐、观光旅游了。
看世界真有那么重要?至少,对我已是无感,到哪里不都是看地球!仔细想来,人至将死,有何区别?不过是有钱人在ICU挣扎、穷光蛋在茅草棚打滚而已,最后都是化为尘土。
相比之下,柳永的赤条条来、光溜溜去,死无葬身之地,以山川为棺,以天地为墓,还有后人无尽的追思与崇敬,哪有什么悲哀可言?怀念柳永,我想到很多,悟到很多,学到很多,也超然很多!
附一:据史料《鹤林玉露》记载: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实在太美,流传甚远,甚至传进了金主完颜亮的耳朵里。完颜亮低声诵吟良久,便被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景所打动,遂起了投鞭渡江、入主江南的野心。
附二:这是柳永招来皇帝记恨的那首著名的“牢骚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自称“才子词人”,自命“白衣卿相”,也许只有柳永这样的风流狂生才敢如此大言不惭、放言无忌。
这个一“辞”成名的县令,玩的不是假打,他是实实在在地“裸辞”了,开了“辞官回乡”而不是“告老还乡”的先河,给唯官为大的中国社会不小的冲击,留给官迷们一个只能望其项背的远去身影。
一直到今天,陶渊明的拂袖而去,依然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矫情“辞呈”要坦诚得多、率性得多、干脆得多、决绝得多。
从此,中国官场少了一个芝麻官,文坛多了一位大诗人,他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陶渊明去世后,民间私谥其为“靖节先生”。
这是由草根们自发颁授的荣誉称号,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比有些红头子文件强多了。这可不是盖的,的确是真牛啊!……)
创作手记:苏轼,生于1037年,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
21岁中进士,曾为京官,屡次外放。一生坎坷,宦游漂泊,生离死别,既遭改革派打击,又遭保守派排挤,更因写诗坐牢。晚年遇赦,死于归途,时年63岁。
苏轼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但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迷佛,具有独特的人生卓见。
在艺术创作上,苏轼著作等身,光保存下来的诗作即有2700首,更有词作340余首传世,是北宋词人中存词最多者,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宋代古文运动领袖,其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书画方面,苏轼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且是文人画派的开创者之一。
同时,苏轼还是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苏轼涉猎的艺术领域如此之广,取得的成就如此炫目,这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极为罕见。后人云: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