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关羽精湛的武艺啧啧称叹,同时还会对他的义气担当暗挑大指。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关注过他“走背字”时候的状态。
其实,我们经常说“总看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也是说我们总看到别人威风得意之时,不会关注别人虎落平阳之日。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想成长,只凭借自己炫耀的风采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看这个人的耐受度。用现在的话讲,我们的成长有时候要看这个人的“逆商”或者叫“挫折商”。
其实,关羽的“逆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三国演义》中的典范。怎么说呢?
首先,关羽是如何走上江湖的?还不是因为他在老家宰杀了一个恶人所致。试想,如果关羽杀人后不懂得隐忍,扛不住委屈,那估计他都不会熬到桃园三结义就得被抓起来。
其次,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百般羞辱。曹操不仅羞辱刘备,还当着刘备的面羞辱当时的皇帝,蛮横无理可见一斑。关羽当时很生气,欲杀曹操以绝之,但看到刘备的暗中阻拦后明白了其中大义,便作罢。试想,如果当时关羽没忍住动了杀心,想必会让曹操借机抓住刘备的把柄,将他们哥仨兴师问罪。
再者,就是土山约三事。那是关羽最大的一次受屈。他受屈投降曹操,甘愿为曹操效力就是怕曹操对刘备的夫人不利。虽然曹操对关羽不薄,但是毕竟是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试想,如果当时关羽不低头,后果将会怎么样。
我们经常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其实,倒可不必每个人都做大丈夫,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在培养孩子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学会受屈,懂得隐忍。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