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的背后》(12)

文/端木家达

十二、婚姻大事初见端倪

      回到家后,李婉清把张军喊到一边,问道:“你觉得这个姑娘怎么样?”张军笑着说:“人长得没话说,就是得看看脾气合不合得来。我们可以先相处一段时间,要是彼此合适,再把关系定下来——反正我们都刚开始工作,不用太急。”

        张军接着说:“不过现在问题是,人家喜不喜欢我,对我们家有什么看法,我们还不清楚呢。”李婉清听儿子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要是双方不够了解就匆忙结婚,以后要是分手,对谁都不好。现在早就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了。

        过了几天,李晓燕又风风火火地来到李婉清家的小洋楼。李婉清估摸,这事应该有戏——李晓燕说:“老同学啊,杨梅很喜欢张军,但她的父母亲也想见见张军。”李婉清想了想,看来这门亲事一来二去,基本能定下来。中午,她烧了两个菜,留李晓燕一起吃,边吃边聊,商量着哪天带张军去杨梅家见她的父母。要是父母这关过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可李婉清又犯了愁:张军和杨梅都在阳港市区工作,以后成家总不能住到郊区的李村吧?得想办法在市区弄套房子,方便他们以后上下班。她首先想到张军所在的电力公司或许有福利分房——那时候国营单位常在市区买地自建职工楼,职工出部分钱再贷点款,就能有套小房子。

      李婉清的第二套方案是:如果单位没房,就跟弟弟李建民借点钱,若能卖掉迎春市的老房子,就把卖房款还给弟弟,再向老同学们凑点钱,在小两口单位附近买套小房子。反正自己的钱和房子早晚都是儿子媳妇的。

        不仅如此,李婉清连儿子未来的婚礼都琢磨好了:“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姑娘又这么优秀,不能让未来媳妇觉得委屈。”  她打算在阳港最好的大酒店办婚礼,把同学、双方的亲朋好友都请来,办一场体面的仪式,这样才算圆满。

        想到自己的女儿远在迎春市,一年到头连个电话都不打,一心只顾自己的小家庭,对母亲的身体、弟弟的处境一概不问,李婉清就来气。尤其之前盖房子跟她借钱,竟被一口回绝。她不禁感慨:困难面前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饭后,李婉清送老同学到村口的大香樟树下,临分别前,她叮嘱李晓燕:“老同学,你一定要向杨梅的父母如实反映情况——我们家是草根出身,没有任何靠山,一切都靠自己打拼。如果这门亲事能成,我一定把他们的女儿当成亲闺女一样对待。”

        李晓燕挽着李婉清的胳膊说:“放心吧,不用你教,我也会这么说的……”(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端木家达 十一、双向选择 李婉清对那段开心的日子记忆犹新。厨房飘来的饭香仿佛还萦绕鼻尖,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却已更...
    端木家达阅读 65评论 0 5
  • 文/端木家达 十、故友重逢 正月刚过,暖意便顺着风漫进李村。李婉清站在院前,见村口百年香樟抖落残雪,枝头碎冰...
    端木家达阅读 71评论 0 4
  • 文/端木家达 李婉清坐在桌前算着盖房的钱,盖这两层小楼至少得18万。可她省吃俭用几十年,手里攒的积蓄只有9万...
    端木家达阅读 38评论 0 1
  • 2021年11月12日统计,分类 一,社会捐赠 二,幼儿读本(4到9岁)(共112本) 三,青少年读本(7到16岁...
    池上学士周清雨阅读 2,775评论 0 1
  • 文/端木家达 五、姐妹反目 这一年,张丽刚满四岁。张大明的姐姐、姐夫在迎春市市级机关工作,家境比李婉清家优...
    端木家达阅读 5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