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史蒂芬科维老师关于自身情感的片段,他在书中详尽的描写了自己与妻子是如何由误解到后来的坦诚相对,解决爱情当中不愉快的事情的一段经历。
这个经历让我感觉大受启发,同时呢也十分感慨世事的奇妙,因为我的个人经历和史蒂芬科维老师的经历竟然是如此的相像。
我同样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母亲的性格是强势果断,但是情感上敏感而又丰富。父亲则在大多数时候沉默寡言,却总是在行动上为每一个家庭成员付出很多,但是父亲有暴躁的一面,很多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得到他在对自己进行克制。
而我的性格就介于父母的两种性格之间,大多数时候我会比较像母亲,开朗,正义,而且情感丰富且敏感。有些时候又会像父亲,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接触,对旁人的感受常常熟视无睹,甚至漠不关心。
而我和女友之间有时也会出现像史蒂芬科维老师与自己妻子之间那样的误解与不快。
有一次我和女友到较远的地方去自驾游,开车开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了困意,路上不断的打哈欠。
这时候女友问了我一句,如果你困的话,那就让我来开车吧。
我呢,明显的困了,但是凡事又总喜欢客气两句,想着我自己再多开一会儿,实在不行了再交给女友。
所以我说:没事儿,我再开一会儿,一会儿困了你来开。事实上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再开一小会儿,一会儿你来接替我就可以了。
但是女友再也没有主动对我说过她来接手的话,所以一路上我是忍着瞌睡直接开到目的地的。这件事让我感觉到生气,后面的一整段路程,我在不断的打哈欠。但是女友丝毫没有再一次表示要接过手的言行,而我又不好意思开口主动喊她。
这让我的内心觉得她非常自私,宁可让我冒着危险开到终点,也不愿意主动帮我分担一下开车的工作。
所以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我没有开展接下来的旅行活动,反而闹起了脾气在车上补觉,赖着不下车。并且拒绝和她进行任何的交谈,我也不打算告诉她我为什么生气,因为我觉得她肯定知道,而且她肯定是诚心的。
结果可想而知,我搞砸了那一天全部的旅行,而且我们都带着对对方的厌恶和憎恨,回到了家里。
一直到下一次再次旅行的时候,在路上我们才又再一次的谈到这件事,我问她为什么不能主动一点站出来帮我分担一下压力,为什么要看着我疲惫不堪的开车,却不肯为我做一些分担。
女友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望着我。她说我是问过你一次的,是你自己说的不困,所以我以为你是真的不困。我绝对没有不帮你分担这样的想法,或者像你想象的,我只想让你一个人付出,而自己不打算付出这样的想法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女友在争论后安慰了我,说我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人,而且有什么想法往往不会直接的表达出来。但她希望我能够在以后更加直白的去讲话,因为假如没有沟通和交流的话,这会让双方都产生更深的误会。
这件事儿之后,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而且卑鄙的人,恰恰是因为我的胡思乱想毁掉了一次本来应该完美的旅行。
但是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两个人坦诚的交流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且世界上哪怕亲密如伴侣也不会完全的做到感同身受,有些话如果你不能明确直白的说出来,对方是无法理解的。
这件事之后怎么样了呢?就像书中史蒂芬柯维老师讲的那样,这件事之后让之前留下的一道巨大心灵伤疤慢慢的有了愈合的迹象。
同时也让我们双方对对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我们都相信,这样坦诚的沟通对于以后漫长的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而且需要经常进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