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正月初六,晴。
早课抄了中国当代女诗人、译者舒丹丹的诗歌《火塘边》。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五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东北,是一个纯粹的东北人。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朔风凛冽,雪花纷飞,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人们更期盼着瑞雪兆丰年。
与东北相比,没有暖气取暖的南方,特别是南方的乡下,冬天最需要的莫过于火塘了。上小学时读过一本小说《高高的苖岭》,写的是就是南方大山中,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有一个火塘,而且是常燃不熄。后来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南方人家堂屋里的火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堂屋里的火塘之于生活在南方堂屋里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取暖,还有更深层的形而上的意义。
2017年的春节,在贵州一个乡下小镇,夜晚的风也冰冷袭人。透过开着房门,可以看到一家人正围坐在堂屋的火塘旁,火塘上的锅里烧着滚沸沸的水,一家人把切好的牛肉片,自家菜园里的各色青菜,用筷子夹着放到锅里去涮,然后蘸一下贵州特产的那种已被烤得干糊了的辣椒面来吃。火塘里火把一家人的脸映得红红的,肉香菜香溢出门外,忽闪不定的火光也把一家人的剪影投射出来。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有一种神往之意。
白居易诗里的“鱼香肥泼火,饭细滑流匙。除却慵谗外,其馀尽不知”,用来形容此番情景,再合适不过。火,是炽热的,即使在寒冷黑暗的日子里,也给人巨大的鼓舞力量。在2020年1月的严冬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火而生,心揣感恩,释放爱意,共度时艰。
今天开始在微信里给放假在家的学生们留作业了。还有不到一百三十天就要高考了,春季学期什么时候开学还没有明确的信息。留不留作业,留什么样的作业,留多少作业,还真是个问题。作业当然是老师布置的,但学生们完成作业当然不是给老师完成的。如果我还在高一、高二,我绝不会忝着二皮脸给学生增加作业的,顶多会督促愿意读书的学生读一些有益无用的书。高三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临近决战的时刻了,如果这个时候松懈下来,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后果将会是致命的。不给学生留遗憾,或者说也不给自己留遗憾吧,该做的不该做的都要去做。“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们上小学,上中学时,冬天没有暖气,教室里生炉子。最初是砖砌的炉子,后来又换成了铸铁的炉子。记忆中的小学、中学时代的冬天分外寒冷,坐在教室里,炉中火烧得旺旺的,有时炉壁和炉筒都会被烧红,火炉上通常上会放一把铝水壶,水烧开时会发出滋滋的声响,伴着老师的讲课声和板书的声,整间教室暖意融融……
无论对谁而言,这个假期都不同寻常。在家的那些日子,也要照顾好自己,多多陪伴家人,互相鼓舞,支撑。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也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