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
女孩很漂亮,政法系的,我比她大两岁,她比我高一届。
说起来,我们能够认识纯属是一件很巧合的事,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说真的连我自己都觉得“剧情”有点狗血。不过,事实就是事实。
我们的宿舍楼距离很近,我住8栋,她住11栋。所以,无论是上课、食堂吃饭、还是打热水,我每天都要从她那里经过。
尽管如此,可是我们系别专业都不一样,按照学籍划分,她是学姐,我是学弟。如果从理论上讲,原本我们的生活是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不过,好像任何的事情都会因为一个“然而”或者“但是”,而发生一系列的转折性的变化。
我记得那是某日的下午,水房打水的路上,猛然就听见身后“嘭”的一声炸响。当我转过头去看的时候,一个女孩已经抱着小腿痛苦的蜷缩在地上了。
出于热心,我就把她送到了校医务室。
出于感激,她说要请我吃饭。
于是,就这么的,我们就认识了。
至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了。
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勤快的人,所以,我主动承担起为整个宿舍打热水的差事。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是一个很不善于交际的人,于是我只能通过这种比较笨拙的方式来使我与身边人的关系尽量的融洽起来,这里也包括通过这样的一种行为而制造出一次又一次的与女孩“偶遇”的机会。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那个时候特别痴迷“俞敏洪”,所以我要向他学习,我立志,在大学期间我也要读完八百本书,我也要为我的室友打三年的热水!
事实上,我真的做到了,并且我与室友们的关系也确实相处的很好。同时,在他们有意的撺掇和助攻之下,我们的感情发展速度也着实是快了不少。
然而,大多数的人生故事仿佛总是一波三折。
一年以后,女孩毕业,而我却不得不继续留在学校完成学业。
那段时间,似乎我们彼此都显得格外的紧张,因为一到大学毕业季分手的情侣十之八九,所以我十分害怕我会失去这段感情;而她则是每天忙于准备各种毕业相关的内容,以及各种工作面试的事情。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到她,我也开始每天频繁的往返于图书馆、网吧(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配备自己的个人电脑)、人才市场之间,帮助她查找素材、整理资料、写论文、参考各类的招聘信息等等,为的是希望彼此之间可以在生活上能够拥有更多的交集。
后来,她真的就留在了我们大学所在的那座城市,只是她似乎每天都很忙。
参加工作之后的她,也许是经历了残酷的职场磨练,整个人都显得格外的成熟,而我则显得有些幼稚,我们能够谈起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
我知道,我们之间差距已经渐渐地开始显现出来了,尽管我们仍然还是保持着“像”往常一样的恋人关系。
再后来,她实在是拗不过家里人的劝说,终于还是回到了她所在的那座城市。而我则开始利用每次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频繁的穿梭于两座陌生的城市之间。
再后来,她的家里人开始给她安排相亲,而我则是开始忙于各种各样的毕业考试。
渐渐的,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我毕业了,并且我去了她所在的那座城市,本以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可是我发现我的想法有时候真的是很傻很傻。她的家庭条件实在是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们之间隔着的其实不仅仅只是距离那么简单。以至于,当被她的家人问起,‘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有车吗?有房吗?你的家庭情况怎么样?’之类的问题的时候,我竟然无言以对。
尽管爱情可以不顾所有的世俗门第,然而婚姻考验的却注定是世俗里、各方面的势均力敌。
当然,在这里有人也可能会说,什么门当户对,还不是因为彼此爱的不够?
可是我想说的是,最牢固的感情恰恰就是因为各方面的势均力敌才能走得更加长久。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博弈;婚姻则像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没有经历过的大多都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经历过的大多数却只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所以,但凡是能够听到看到的夸夸其谈基本上都只是出现在书本上或者是电视剧里。
所以,假象通常令人迷惑,那是因为真相实在是太过残酷。
所以,大多数的人宁愿迷惑着,也坚决不要面对现实,因为实在是太痛了。
再后来,女孩与人订了婚,我不知道是那个男的终于感动了她,还是最终她实在是经受不住家人的软磨硬泡、苦口婆心,总之,没过多久,女孩就结婚了。
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们以后终将注定只能是两个世界的人,从此再无任何交集。
我离开了她所在的那座城市,彻底断了我与她之间的所有联系。
再后来,我去了郑州、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山西、安徽等等好多地方,然而却再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最终固定下来的立足之地,以及一个可以再次牵动我心的人。
再后来,我就回到了我的家乡,找了一份极其普通的工作,每天上班去公司,下班就回家,生活两点一线。这个时候,家人也开始给我安排各种各样的相亲,尽管我无法抗拒,不过最终却都被我给一一拒绝了。不是因为我太过挑剔,而是我实在是接受不了。
再后来,我开始尝试着断断续续的在网上写一些关于自己或者别人情感方面的事。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更喜欢作为一个树洞,去倾听来自各个方向传来的声音。
也许有人觉得我是真的“伤”着了,也许有人会对我的陈述充满各种不同的质疑,但是我想说的却都是我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并且我会一直很固执的认为:你不理解我,是因为你根本就不是我,即便是经历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只是当事人不一样,自然经历过后所留下的感受也就注定不会是一样的。
感同身受?
别闹了,感同身受原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从来也不可能成为别人,而别人也注定无法复制得了你。
就像张国荣的歌里所唱的那样,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既然是不一样的,那么就是,我有我色彩,你有你要求?!
人们常说,爱情是婚姻的试金石,婚姻却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我们把这句话颠倒过来说呢?似乎?好像?也算是合情合理。
换句话说,岂不就是,爱情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也不是爱情的全部。同理:“输给爱情的,永远不仅仅只是爱情”的命题是成立的。
既然如此,那么好吧,我的证明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