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译:
“名与身孰亲?”
名:名誉。
身体:生命。
亲:珍惜。
(名誉,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个更值得珍惜?)
“身与货孰多?”
货:财富。
多:重要。
(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个更重要?)
“得与亡孰病?”
亡:失去。
(得到和失去,哪个有问题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和多:都是指程度很深的意思。
(过度的爱,必将付出巨大的,惨痛的代价,过度的积聚财富,名望,也必将损失惨重。)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烦恼,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造成伤害,这样才能长久。)
本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无论是金钱,名誉,地位,其实都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他们只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过度珍惜,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充实和内在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但生活中这样类似的教诲屡见不鲜,像是金钱如粪土,钱财乃身外之物等等,这样的语言铺天盖地,但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却仍然没有能力经常会陷在对钱的恐惧里,当我们拥有了金钱,我们就害怕失去金钱,当我们没有拥有足够金钱,我们又害怕没有钱,我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就像电影《半个喜剧》里,默默问孙桐的那些话。
孙桐,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却还要打着一份兼职,他很困难地在养活自己,但是他的目标是拥有一个北京的户口,在北京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所以他对于钱特别精打细算,可以说是一个很市井气,很精明的一个人。而当他面临选择他的地位,选择他的工作,还是选择默默的时候,他退缩了。
默默就问他:“什么叫没有钱。怎么就没有钱了?你是在喝西北风了吗?你是吃不上饭了吗?你是没有地方住了吗?你是没有衣服穿了吗?”
其实孙桐的情况远远要乐观得多,只不过限制他,控制他,让他不敢做出选择的,并不是他现实所遇到的境遇,而是他内在的恐惧。
他比很多人都拥有很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并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他仍然可以活的很开心,很快乐。
其实,决定我们生活品质,并不是是外在的境遇,而是内在的感受。
名誉也是如此,当我们还没有拥有名誉的时候,我们要非常刻意的去注意自己,把一副很精致的面具戴在我们自己的脸上,生怕我们哪一件事情做的不对,哪一个表情不对,生怕哪一个眼神不对,都会影响别人对于我们的感受,都会影响我们在别人心里的印象。活的特别累,特别假。
但是我们获得了名誉,就真的会开心,幸福吗?当我们获得了名誉之后,我们仿佛要更加谨小慎微,生怕哪一步踏错就是万丈深渊。
当我们获得名誉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还不如之前没获得名誉的时候,我们可以更自由,更洒脱,更自然。
当我们还没有获得地位的时候,花费无数的代价,无论是金钱或者是人情,就想有一个比人更高的地位。
比如说在一家公司里,我们还只是个职员的时候,千方百计地去讨好我们的上司,想让我们更进一步,从而变成一个负责人;当我们做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时,我们还要疯狂地讨好领导,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地位更稳固,生怕失去了地位,别人怎样看待我们,生怕失去了地位,我们的利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而老子在本篇文章中用一句反问,将这个说得特别清楚,“得与亡孰病?”
(得到和失去,哪个有问题呢?哪个都没有问题。)
我们渴望得到名誉,金钱,地位,这些是没有问题的,而造成我们痛苦的却是不知足。所以老子说,“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孙涛:知足这个词,我理解的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我们平时所用的有点儿就够了,我们不去追求更多。有点儿钱够生活就可以了,我们不去追求更多的钱了,有点儿名誉就可以了,我们不去追求更大的名誉了。有点儿地位就可以了,我们不去追求更高的地位。
但其实这个角度的知足,90%以上的情况下,它只是一句口号,或者说它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理解。
之前也在群里分享过这句话:
不仅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耍流氓,站在一个绝对理想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是。
大家都知道“知足”,但我们拥有了一定金钱、名誉、地位之后,就真正停止追逐了吗?
第二个角度:知道我们自己已经富足。
我们之所以没有办法停下追寻的脚步,不断的向外寻找,就是因为我们觉得钱不够多,名誉不够大,地位不够高,被爱的不够多……其深层是因为我们还在匮乏的世界里。
“人生的五个阶段”
依赖期:我们没有能力独立生活,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而生存在这个人世间。就像群主上学的时候,需要父母为他准备衣食住行,吃穿用度这些生活必须。
求生存期:群主从大学辍学,独自在社会上打拼,经历各种被骗经历,慢慢的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自我价值实现期:就像群主之前为大家分享的,当他的工资越来越高,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工作的地方越来越高级。而实际上,他是从学徒的牢跳到咖啡师的牢笼,从咖啡师的牢笼,跳到吧台长的牢笼,从吧台长的牢笼,跳到总监的牢笼里。
当他看到这一切只不过是从一个又一个牢笼里跳出来,进入下一个更精美、更精致、更华丽的牢笼时。他没有结接受老板的邀请,去川航工作,也没有处理他的纹身,到国际邮轮上工作
他拒绝了这两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因为他觉得,他没有办法在这其中找到他的价值。不管总监做的有多么好,总有人会比他做的更好,不管在川航做的有多优秀,一定有人比他更优秀。不管他在游轮上赚多少钱,一定有人比他赚得更多。
其实他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在他回东北学习的那段时间,他有一个有钱有势的朋友,这位朋友的表哥在越南和沈阳共有两家安保公司,其中在沈阳的公司里有一个文职,每个月保底的工资是9万,每出一次外勤,还有额外3万的补助,也就是说,他不到22岁的时候,就有机会达成年薪百万。他想,如果在这个行业干个两三年,手里就有至少200万的积蓄。有这200万他可以学习、游历……做很多的事情,即使他有点心动,但他还是拒绝了,是因为他一直相信,无论他做什么事情,他都不可以有一丝缝隙,都要全然。他已经选择了不在那些牢笼里跳来跳去,那就沉下心来,去寻找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寻找真相期:他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不想再牢笼之间跳来跳去,其实是他来到了寻找真相的阶段。他觉得钱也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名誉,地位也没啥用。他就想弄清楚一件事,为什么他得到的越来越多,但他的欲望却越来越强?为什么他拥有的越来越多,感觉缺失的却越来越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到底在追寻什么?我到底在寻找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直到他跟随在他老师身边后的一段日子,他才有了清晰的答案。
解脱期:第五个阶段看起来玄乎其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在市面上流传很广的那句话,“从人生大梦中醒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人生所经历的一切,其实不过是一场梦境,是一场幻觉,如梦似幻。从人生大梦中醒来。
孙涛:而从人生大梦中醒来并不是去世了,或者说,我们不继续生活下去了。我认为真正的从大梦中醒来,是从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的困局里,从金钱,名誉,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局中,从爱与被爱的局中,等等。从这些局中跳出来。
遇见一个全然的,没有限制的,自由、洒脱的我们自己。去更全然地,更洒脱、更淋漓尽致地过好我们这一生。
精彩分享
2020年3月8日
分享者: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