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变迁


        小时候最期待的节日就是春节。除夕的晚上一大家子人凑在爷爷奶奶家吃年夜饭。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准备着一年一度的大餐,我们这些孩子则在各种街头巷尾的小商店里购买各式炮竹,穷尽我们的想象力发掘各式新玩法。吃饭的时候长辈们谈天说地,互相祝福新年,孩子们则在大快朵颐,接完长辈们的祝福红包之后,打着灯笼,拿着炮仗,继续追逐嬉戏。伴随着满地的鞭炮屑和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新的一年总是在这样欢闹的气氛中向我们走来。

        时间来到2018年,现在的春节和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很多家庭会倾向于选择在饭店吃年夜饭,饭店的年夜饭生意也是异常火爆,基本都要提前很久预定。吃饭期间,大家除了该有的祝福谈笑,还要忙于回复各种微信短信。新生代的小字辈们,在手机pad上玩得不亦乐乎,一如当年痴迷炮仗的我们。

        看看身边,春节的变迁远不止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促使异乡过春节的家庭越来越多,私家车的爆照性增长和高铁的大面积建设,让儿女把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过春节变得越来越普遍。而随着老一辈的离世,新一代的出生,很多大家庭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过年的家庭单位变得越来越小,不再像以前一样聚集一大家子人。也因为家庭单位的变化,过年的形式变得越来越自由。很多人摆脱了过年互相走亲戚的观念束缚,完全把春节当成假期来过。一同出游成了他们欢度新年的不二选择。

        我想肯定会有老一辈怀念以前春节的年味,感叹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春节这个节日本身是由农耕文化而来,在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面前,春节的文化内涵被架空成为必然。其次,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春节的家庭单位逐渐小型化,传统的大家庭式欢度春节将变得越来越稀缺直至消失。而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则将人与物理世界、人与人交流的边界拉得越来越近。我们随时随地要保持与这个世界主动或被动的连接关系,像20年前那样人们心无旁骛的坐在同一个物理地点吃饭谈心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渐加强,国家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管制也愈加严厉。这个曾经最具象征意义的春节娱乐活动可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退出历史的舞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基本上,一部好的电影开头,就能够奠定这部电影的基调和核心思想,《喜宴》的开头是象征着性的活塞运动、《那些年我们追过...
    非花流苏阅读 576评论 0 0
  • 本人参加#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肖玉业,本人承诺,文章内容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驻足于最美好的年华 曾经...
    c0da57a1f1c4阅读 2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