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句话主要是讲礼和和的平衡,不能脱离了礼讲和。礼需要和来制衡,和也需要礼来节制。

有人问康熙,如何处理与臣子的关系,康熙是这样说的:“可亲而不可犯”,既要让臣下觉得亲切亲近,同时也要保证君王的威严和不可冒犯。这也是一个尺度的把我问题,不能一味的亲近,也不能一味的严苛。

曾国藩虽然对后世的影响力比较大,但是他的前半生是比较坎坷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三变,刚开始他受儒家影响比较大,所以他的思想里大多是儒家的理想主义和追求,以至于刚进官场时被泼了很多冷水。后来他又接触了法家思想,法家的清醒和现实,让他信奉重典治吏的管理方法,导致大家怨声载道,都很讨厌他。再到后来与道家的相遇,他的思想开始慢慢趋于成熟和灵活,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曾国藩的儒法道,再到现在的情理法,都是一个三方制衡的过程,一味的强调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只会打破这种平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