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翻看历年来奥斯卡获奖影片名单时,《末代皇帝》片名浮现眼前,一看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还是硬着头皮看完。心里面想探究一下,贝托鲁奇大师能把中国文化诠释的怎么样?
看完后反思一下,这部片子是放在那个年代,获得奥斯卡九项大奖,还获得国人大量好评,那是占了天时了。
首先说西方人为什么认可?这部片子拍摄于八十年代,中国的大门刚刚向世界敞开,西方人正投来好奇探索的目光,贝托鲁奇大导演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虽然没有《救赎》《穿越疯人院》等抨击人性的轩敞淋漓,也没贴切体现中国文化神髓。但国内张艺谋导演同时期的《红高粱》都捧回了金熊,你不给贝托鲁奇殊荣,情何以堪啊!
大导演归大导演,要说拍宫廷戏,火候还是差点,因为中国人是玩宫廷的祖宗。五千年文化精髓在哪里?就在庙堂之上。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话那都有意思在里边,甚至是几个意思。
当时的国人也是叫好的。那个年代能看到这样的片子,也确实应该叫好,饥渴很长时间了,来这么一顿大餐,饥不择食啊!如果现在那几位有实力的导演,重新导这部片子,应该不遑多让的。而且还可能出现深邃的闪光点,因为一部电影的优劣,体现的是导演的功力。当然还有我们都忽略的剪辑,虽然导演都参与剪辑,在国外大多是不允许的,因为导演会患得患失,去掉哪条都心疼的要死。
要说这个电影故事的主题应该是:有着万人至尊的皇上溥仪,实际上是一个被人操纵的木偶。他在一次次挣扎中,体会一次次的失败。弱点:就像个局外人,看着人家摆布自己。需求:后来想挣脱牢笼,自己掌握命运。欲望:想体现一把查账,一把大火让自己的计划灰飞烟灭。那些拿自己当木偶的都是对手。
当到了满洲国,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平起平坐跟对手对决了,被对手一顿组合拳打的蒙头转向。当改造时,开始是抵抗的,当看到日本人那些罪恶滔天记录后,怀着赎罪之心,把罪恶都揽在自己身上。
当初登基时,从大臣那得到一只蝈蝈和笼子。当剧终时,他在故宫又找到那只蝈蝈笼子,蝈蝈顽强地活着,他也顽强地活着。
当他吃着奶娘的奶时,那些年龄不一的女人们,端着望远镜聚精会神看着,心里各有千秋吧!他为了两个女人曾经冲向大门,可是当冲到门口时,命运之门被强行关闭了。
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消失在命运长河中。荡起的那丝丝涟漪,也归附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