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洛和盖茨比的深情
这个文章的标题,其实不是我的原创。最近读了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漫长的告白》。在一篇这部小说的评论里,作者用这句话评论《漫长的告白》里的侦探马洛。
用这句话来形容马洛是准确的,《漫长的告白》里的那个世界的确很薄情,最为明显的,是富豪老爸为了自己平静的生活不被打扰,选择平息事态,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女儿到底是被谁杀的。
只有一个马洛,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朋友,不惜蹲班房、挨打,苦苦探究真相。马洛是深情的,甚至当你看到小说的结尾,你会发现他深情得有些多余。
马洛跟《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盖茨比有异曲同工之感,他们都为了一个心中至高无上的目标而奋不顾身。马洛为了给朋友一个告别;而盖茨比是为了爱情。
但折腾到最后,马洛拼死捍卫的朋友其实并没有死,他的朋友也根本不需要马洛要还给他的清白;而盖茨比,死得不只是不值,甚至有些滑稽。他为了心中的女神黛茜,挨了一枪,死了;而此时的黛茜早就跟他的富二代丈夫重归于好,踏上了度假的旅程,把将那个把一切身价乃至性命都付给了他的盖茨比抛之脑后了。
想到深情,我首先想到是——狗
很尴尬的是,一想起深情两个字,我首先想到的其实不是人,而是狗。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感动了全世界,电视剧《大宅门》里二奶奶养的狗在主人死后,绝食而死。
狗对主人情深义重,真的不是文艺作品的杜撰。我爷爷养的狗,在爷爷死后,日日都到坟地去,守着爷爷的坟头,最后,绝食而死,全家人都为之落泪。
在深情这点上,人在狗面前,真的应该汗颜!
《漫长的告别》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就是因为,在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深情非常稀缺,所以深情的人的故事,值得在全世界,被人传阅。
变成熟的过程,就是真情蒸发的过程
翻开那些女性成长和励志类的书籍,老司机们都在教你要独立,不要对他人抱有期待,你最好自己就活成一个宇宙。
想一想,他们说得都没有错。
看《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后,曹操烧掉手下的投敌书信的一幕,我印象特别深刻。曹操的手下建议曹操将这些写信的叛徒抓起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说他当时自己都难以自保,又何况是这些官员,他们去投敌,他很理解。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胸襟,他们懂得撬动这个世界的——是利害,超越了利害关系,而去要求忠心,不合乎人性,至少不合乎绝大多数人的人性。
可这个世界,又究竟把情感置于何地呢?
大多数人又是怎样学会以现实的利害来去思考问题的呢?
有一句说,谁认真,谁就输了。
看过一个女性在网上发的帖子。
她说自从她学会了伪装后,她过得挺好。
以前,她对老公和老公家人都掏心掏肺的,可这同时带来的效应就是关心则乱,对于她关心的人,难免期待也会有点多。她作,是因为她需要被关注。
于是老公和她的婆家都开始指责她,最开始,她闹过离家出走,也彻夜未归过。
但离家出走,并没人去找她,彻夜未归,也没人care。想到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在清晨灰溜溜地回到家里,
不仅没有一丝温暖的问候,还有公婆和老公排着队的一顿数落。
有了这些经历后,她变了,她不再期待从那个家里获得温暖和关注,她不再“作”,也不再多说话。
回到家里,她挂着跟空姐那里学来的职业化的微笑,她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花到自己和儿子身上,自己拼命学技能,也努力地培养孩子。
生活变得平静了,她也像变成了一团柔软的棉花,婆家人即使想生事,也不再能找得到把柄。
她的家看起来温馨、和谐,就像一个瓷瓶,远远地望去,光滑、完整,其实,细小的缝隙,每天都在无声地裂开、裂开。
她在帖子里说,她现在只想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有能力离开,还能让自己和儿子过得很好。
就算自己的努力没有成功,也可以像很多对夫妻那样,在孩子高考后,挥一挥衣袖,离开这个家。
凭心而论,这个女性本身有着不足之处,她的反应,也显得有失偏颇。但她的经历,却揭示了人的情感是如何被消耗的。
一个女性的成长与一个少女的成长,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
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李玩,在有了一番经历后,终于学会了掩盖,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逢迎。
对自己曾视为闺秘的表姐,她不再亲切,抽回了被她握住的手;在街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疯狂寻找的狗,她避而不见;原本把狗当朋友的她,为了博得大人的好感,吃起了狗肉……
发生了这所有的改变后,大人说她懂事了。
这样看来,或许最初每个人的心都是圆满的,可在现实的剥蚀下,它要么伤痕累累,要么面目全非。
不弄一点伪装,把心包裹起来,一味做个真情的人,不要说在这个世上,就是在以港湾著称的家里,都难以自保。
真情,从未消逝
既如此,就做个无情的人,是否就可以换得一世安稳。
可我一直觉得,真情,就像人性的烛火,虽然总在风雨中忽闪,但它从未真正地熄灭过。
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
元朝末年,战功赫赫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罪名还是“叛徒”。凌迟之时,他的肉就被围观的人争而食之。官场与人性的险恶难辨,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可历史就是这样的惊人,夜黑风高之际,袁崇焕飘零的头颅,竟然被人偷走了,冒着被杀头的风险。
这个偷走袁崇焕头颅的人,是一个袁崇焕的旧部。他把袁崇焕的头颅埋在了自家后院,并叮嘱后人,不要做官,要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而这一守,就是300多年。
真情的人,的确看起来不够聪明,可当人性的烛火伴着黑暗熊熊燃起,它辉耀的光亮,总能照亮了人间。
保有一腔深情,肯定会受伤、会涉险、会耗费精力,也会带来麻烦,但还是做一个拥抱深情,内心柔软的人吧。
唯有如此,你才能觉得,真正地活过!
作者小贤,80后的中年阿姨,挣扎中快乐地负重前行
欢迎关注文章作者的个人公众号:蓬蒿语录
分享我看过的好书,育儿的体验和我眼里的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