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园丁不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知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每到秋风萧瑟的季节,我总会想起她,那个叫月明的女孩。
初次接触
初次站在讲台上往下看,她并不起眼。拿出点名册,“张俊、温美丽、王佳慧……张月明、张月明——”“到!”抬起头,我的目光随着那柔弱的女声寻去。我在寻思该如何描述那样的一张脸——齐肩的头发耷拉在肩头上,略显枯黄!黝黑偏黄的脸色,看起来平日常在阳光下晒。厚重齐刘海盖在脸上总显得压抑,两腮也是显现出本不该有的“高原红”。金秋九月,夏日的炎热还没完全褪去。一件被洗的发白的T恤套在身上,并不合身,胸前一处处不经意的涂鸦那是她生活的痕迹。对视片刻,迎上来的那双眼却显得格外明亮……“坐下吧,老师希望下次点名你能大声的回答!”“老师,不用理她,以前的老师都不理她……”旁边的淘气包小铭插嘴,见我的眼神示意他也不敢再插嘴 。她却静静地坐下,慢慢的低下了头……
沉默以对
初见月明后,孩子清澈的眼神让我印象深刻。之后的日子,我经常注意到她,绝不是因为她突出。其实,她的成绩算是非常差的,第一单元语文仅仅考了8分。拿到试卷后,按我的一贯的作风怎可“放过她”。压制不住我青年教师的“暴脾气”,我决定找她谈话。办公室里酝酿已久的开场白响起, “张月明,你看了卷子没?”“老师从教这几年,才看过语文只考七八分的人?……”可她的反应并未达到我预料的场景。
于是,为了这证明自己的权威我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分贝。可我的怒斥却犹如一滴水珠滴入一滩死水,未泛起半点涟漪,她却依然沉默以对。但这一次我却分明的从她明亮眼神里看出了淡淡的哀伤……
尝试接近
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极其高尚老师,至少那时不是。从那次谈话失败以后,我觉得我近乎想要放弃她。面对一个无法沟通又无人关注的“差生”,连以前教过她的老师都劝解我放弃,“我教过她一年,从没听过她说过一句话。” “她家条件很差,家又远,父母都不怎么管她。”……可我却不喜欢这样一句句给孩子“贴标签”的话语,于是,我还是想着要慢慢走近她。从一开始刻意的省去那让略显生份的姓氏,“月明,你听得清楚老师的声音吗?”“月明,你来帮老师搬下椅子吧”“月明,你来把这词语读一读。”……到后来的越来越顺口的呼唤她的名字,慢慢地我仿佛找到了走近她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麻烦”她。我的心中也为她一次次的接受而暗暗窃喜。
动听的声音
一段时间后,月明的变化并不算大,但总算可喜的是她的表情并不再单一。有时她会课间偷偷的看一眼我;有时得到表扬后我仿佛看到了她微微上扬的嘴角;有时她会在课间时来到我身边静静的站着……但她却依然从未和校园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当然包括我。这让我窃喜的心理平添了几丝苦恼。
直到那天午饭后,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在校园内溜达一圈,却发现了教室里有个身影,“”这个点应该没有孩子在吧?”怀着好奇的心理,我来到了教室,轻轻的推开门,没想到这次也走进了她的心门。
“月明,你怎么在教室?吃饭了没?”看到她拿出个陶瓷杯子,上面有些许剩饭的痕迹,我突然觉得语钝。那时已是十一月的初冬时节,这样的天气怎么吃凉饭呢?这点饭又怎么能吃饱呢?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到自己的房间,拿了两个热鸡蛋,顺带了一个苹果就回到了教室,“拿着,吃吧!老师这只有这些!”那次,我分明的看到了孩子微湿的眼眶,我转身准备离开……“老……师!谢……谢!”带着微微颤动又柔弱的声音, 这次我听清了,那是月明的声音,简单的四个字带着许久未开口的生涩与突兀感,其实真的不太悦耳,可我却却是那样的动听!“嗯!”相视的一笑,这一次我还看到了她那齐整的牙齿!离开教室前,我忍不住转过身“月明,其实你的声音真好听,笑起来也很美!”……
月明的心事
回到房间,我不寻常的没有睡午觉。放学后,我忍不住有种想了解她的冲动。她家的人为什么不管她?她为什么不喜欢跟人说话?她家里到底是是什么情况?一个个问题让我拨起她家的那一串座机号码。果然,每个特殊孩子的成长背后中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接电话的是个苍老的声音。“哦,老师啊,我啊,是月明的奶奶,她爸爸不在家,平时我照顾她,家里比较远,所以让她带饭吃,没办法呀……”“她妈妈呀,唉,这个孩子她也是命苦啊,他妈妈生她那会就没啦,他爸爸四五十岁了救她一个闺女,现在在外面打工,过年才回来一次……”电话不长,我却听得完全不知该说些什么。单亲,留守,生活困难,无人关爱,条件艰苦……一个个的现实,如一把把枷锁压再了一个十岁孩子的身上。原来她沉默寡言的背后竟是一个个无法诉说的心事。
窗前的身影
生活真得不需要刻意,作为教师,我们应相信只要播撒爱的种子,总会有开花的一天。那次的帮助,不知是哪个细微的动作或话语,却似乎在孩子心中不断的发酵。“老……师,再见!”“老师,我帮……你!”“老师……好!”我听到她一次次的呼唤,比我当初唤她时更加温柔。课堂上端正的座姿,认真的眼神,尽管成绩并没有提升多少,但我仍就越来越喜欢她了!
当然,那次以后,我也经常在办公室里备些吃的,在她需要的时候,来个“雪中送炭”……
而我也经常在窗前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对视着那清澈带着期盼的眼神,我报以微笑,而回应的也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
那个叫月明的女孩
休业式的那天,我的桌上出现了一条歪歪扭扭的字条:老师,谢谢!我知道月明所写。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人师的幸福……月明的人生还在继续,而我也因调动离开了哪所学校。每当人们换上秋装,黄叶飘飞,满目萧瑟。我总会想起那个叫月明的女孩,她脸上是否还有那阳光般的笑容……
鲁迅先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感人者,莫先乎情。要走近孩子的心灵必须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也许这种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句亲切的叮咛、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抚摸、是一次善意的表扬、提醒等。就犹如月明,那次的帮助让我和她的心与心靠的更近,那句不太清晰的“老师,谢谢”打开了她的心锁,让我们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之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还遇到了不少像月明这样的单亲留守的孩童,我总会尝试与他们用心交流,孩子们确也喜欢敞开心扉,屡试不爽。
我想原因也非常简单,像月明这样的特殊学生群体,其实更需要教师的爱与尊重,只有爱才能照亮学生心灵之窗。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的确如此,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离开了真情、真爱,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只有善于用情才打开学生的心锁,用爱才会扬起学生的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