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是为一个国家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代表国家利益与其他国家交涉事务,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自有外交以来,出现过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各算一个,顾维钧因未有决策权,顾维钧只能算半个外交家。”
作为大清“裱糊匠”的李鸿章,力挽大清于不倒,亲自签订了不少割地、赔款的条约。但在这些条约后面,都有李鸿章殚精竭虑的谈判、尽力减少大清朝的损失,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顾维钧是中华民国的外交家,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虽然终究没有保住山东,却是弱国外交的闪光。
周恩来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完成,产生了令后人称道的“万隆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不卑不亢,儒雅的外交风度,直到今天仍被全球政界津津乐道。
周恩来总理不但具有深度的政治智慧,还有把这种政治智慧蕴藏于灵机应变的幽默风趣中的本领。
有一次,一个西方记者周恩来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这是暗设圈套。这个记者以为周总理会回答“没有”,那这个记者马上会拿“台湾不是中国领土”说事。
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接着,周总理说:“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不动声色之中,就粉碎了这个西方记者的阴谋。
赫鲁晓夫曾经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周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这让赫鲁晓夫自讨没趣。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以超人的智慧应付自如,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让对手无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