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行李的那一刻 你就走出了舒适圈

​拉动行李的那一刻,你将奔赴的就是一段未知的新旅程。

你打包好了所有行囊,包括你的衣物,感情和过去。

你揣着一颗忐忑的心上路了,终点站是早已经计划好了的,攻略大概早已经了然于心。

但出发前拉动行李的那一刻,你还是觉得焦虑:

是不是你还在原来的地方留了些遗憾?

是不是对新旅程的期望太高最后适得其反?

你不知道,你只知道,你要拉动行李即刻启程,只管向前走。

有人说,拉动行李的那一刻,你就走出了舒适圈。

所谓的舒适圈,是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新旅程之前所用时间和精力建立并且经营的一切。

在你自己习以为常的圈子里,老朋友,旧事物,一切一如既往地使你感到舒适。

我大概是要走出这舒适圈了吧,因为我已经开始变得不太舒适了。

这不舒适不是来自负面的压力,而是关于自我成长自我救赎的兴奋和对未知的期待。

对很多人来说,舒适圈一贯是个可怕的,不思进取的,让人堕落的名词。它往往代表了一种深陷堕落深渊却不自知的状态。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人都有一种习惯性的倾向,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呆着。

这种“舒适圈”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甚至害怕面对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但我倒觉得舒适圈本身无可厚非,谁不愿意过安稳安逸的生活呢。

只是舒适圈有大小之分,也是一个充分可变的量,是可以随着技能的学习不断扩大的。

我不排斥呆在舒适圈里,但前提是这个舒适圈要随着生活的变量积累而不断扩大,而不是这舒适圈成了一座困守你的扎地围城。

心理学家Noel Tichy 曾指出,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区域:

舒适区—— 即熟练掌握的技能

学习区—— 即能学会的技能

恐慌区—— 即学不会的技能

呆在舒适区做事,只是生活。

呆在学习区做事,才是练习,是技能提升。

根据三个区域的划分,说到底,成长不过是一个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也不难,想想当初,你不也是从一个业务小白长成一个技能练成的老油条嘛。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你不断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你的技能在不断升级,舒适区自然扩大。

想想你的第一次,

第一次远离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家乡,远离乡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大学的无数个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第一次结伴旅行……

第一次加班到深夜只为让得到甲方和老板的一次专业认同,

第一次拜访客户紧张的问出第一个问题只为发出自己的专业声音,

第一次接受一个全新的任务,无从下手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

你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当你不断累积技能得分点,当你的舒适区在不断的扩大,你再看走过的路。

你终于明白,所有让你快速成长的节点都不是那么幸福,甚至是痛苦的。

也就是舒适区里的阵痛最后促成了你的技能升级

我最喜欢的自媒体人是周冲,一个文艺又理性的人,她写过一篇文章《努力就能成功?想得美》。

这不是一篇反鸡汤,而是方法论。

里面讲了10000小时理论,也讲到了舒适圈,针对网络上流行的故事+故事+故事+一点总结的咪蒙氏文章,她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她不否认这是自媒体的最容易出爆款最容易冲击流量的行文模式,但对自我成长自我提升毫无益处。

因为这种已经成为主流的行文及容易被模仿的模版,很快会被取而代之。

而唯一不能被代替的是对思考观点的深度解读。

她不写咪蒙氏爆款文,也依旧创造了自己的十万加。

她在自己的纵深领域突破舒适圈,有意识增加自己的写作难度,以求个人的智识,专注度和训练有效度精进再精进。

通过她的文字,你可能会想她对亲子教育,两性关系,及个人自我提升大概有系统的研究过吧?

因为她像是个像老道的学究,人文气韵很足,酣畅淋漓的一篇文能感受到作者对输出内容的自我要求与负责,同时也让你陷入思考。

暂不论她的文字是否就是说的对,这是没办法定论的,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作者个人自身社会价值观的主观输出而寻求共鸣的东西。

就单对跳出舒适区追求自我成长,单是对自我的这份要求与负责任的态度,即对舒适区的自我把控,就值得我一学。

这样看来,舒适圈这个事通过练习极易突破,而且可能你早就掌握了走出舒适圈的技能,只是容易陷入无意识的顺从。

这种无意识的顺从基于外界需求对你“应对动作”的暂时解除。

也就是说当你不被外界要求作出什么应对动作时,你就会很容易呆在这种舒适区过起安逸的生活。

当然,如果世界不是普遍联系的存在体,你大可以高枕无忧。

但,终归,人的社会属性总要求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规律而变迁,大到世界政治,小到国民经济,都要求你迅速对外界需求做出反应。

我们说,主观原因想要寻求挑战也罢,客观原因重新做一种选择也好。

走出舒适圈,即所谓的离开不应该是无法适应的逃跑策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我成长课题。

所有的新尝试都是经过无限多的夜晚思考,沙盘推演,预想会失败的可能以及面对的处理方式,而所做的大人成熟决定。

换句话说,突破舒适圈,才有自主力,才能变得比昨天优秀。

有句话说的好: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真正的人生从你离开舒适的环境开始。

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未知的未来路,我不确定一定是花香满路,但总不都是荆棘丛生,未知的旅程已经开启,在路上的人唯有不停留,向前走。

❖捡青原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