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晚饭后,娃爸看着杂乱的书桌,及地上摆放的一堆杂书,发出了这样的评论。
我一听,心里顿时升起了无名火。周末是一家五口团聚的日子。下午去接孩子放学前,我把客厅的摆设做了归整,清除了一些垃圾及没用的东西,反正我是感觉比原来清爽很多,心情也很舒畅,还有一些的杂物没整理,堆放在墙角边。
娃爸没有一句赞赏和鼓励,反而蹦出来这么一句话,虽然他大概率是说孩子,但我听了就特别不爽。
老三搞乱了,但他要整理时,却流了鼻血。昨晚晚睡没睡好,今天早上又是早起上学。对一位妈妈眼里,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要休息好,不生病。其他的都是小事,乱就乱点,后面再整理也无妨。
想起上午分享那个爸爸在孩子婚礼上分享的那三句话,其中一句是:做家务不指责。不管做得好与差都是值得肯定,如果看不惯也不要去指责。一旦指责了,是很打击积极性的。
“那些东西我自己来收,你不要动!”我对娃爸下了“禁动令”。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也相信自己是能搞定的,只是需要些时间。
娃爸显得很无奈。我没有马上整理,我还在气头上,呆坐在沙发上。
“妞,你在哪?过来帮下爸爸。”娃爸叫唤着老大,“你来整理这一堆,我给你50块。”
“可这个钱对我来说没动力呀,我不想弄。”住校的老大从房间里出来,并拒绝了爸爸,“你让妹妹弄吧,这钱给她赚。”
“爸爸,需要做什么呀?是不是五十块呀,我来干!”老二一听有钱赚,行动迅速,立马从房间里出来凑热闹。
“爸爸回到家看到这么脏样子,太累了,我宁愿用花钱雇你们一起做的方式来解决。”娃爸笑着 对着女儿说,“如果整理分类整理后,东西要让妈妈过下目,再丢掉。”
娃爸这句话还是在理的,听了让人舒服一些。
“你们弄吧,我今天的步数还不够六千,我出去跑个步。”眼不见为净,让他们父女三人搞定这事就好。相信他们能搞定的。
下楼开启我的夜间跑步,跑了2公里,内心的杂念很多,静不下来。那就步行吧,边走边用语音写作,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难得的夜间独处时间,写下了此时的感受。那一句话,让我对做家务瞬间没了动力。能好好说话,说到人的心坎上,是多考情商和能力。
米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沟通的模式:第一步,观察,区分事实与评论;第二步,感受,体会感受而非评判。第三步,需求。找到他人和自己的需求,而非指责他人和自己。第四步,请求帮助。明确谈话的目的,越具体越好。说出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你不想要什么,提出了要求后,请求对方反馈。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良言一句三冬暖,还是早上文章里的那句话:好好说话,知彼解己。
很好,一小时过去了,5.2公里跑量达标,千字文章也写完。走进家门,眼见二娃的整理工作已分类完成,我心情舒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