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去登封特殊教育学校做课题调研。
2.5小时车程,联系人李老师在校门口张望,我心里渐暖。
学校唯一的L型三层教学楼,不算旧。
直到李老师安排我和管教学的副校长去吃午饭,才知道他是校长。
他递给我碗筷,我便和副校长去食堂。
食堂在教学楼后篮球场北,很小,一部分学生在外面蹲着吃饭。食堂有两个门,我跟着副校长进了小门。进去后才知道其实就是一间大屋由中间打饭师傅的窗口隔开。老师学生一样的饭,学生那边还有桌椅,老师这里只有一张桌子,有两个椅子不够老师们坐,几个男老师干脆蹲在那。说着话,副校长给我打来饭,一碗白米,一碗菜——粉条炖冬瓜。米我坚持吃完,菜实在吃不下,副校长说她帮我倒了,终究没有见到倒在哪里。
这时候,校长才来,没有炖菜,他拿了馒头自顾自的走了。
副校长介绍今天协助做问卷的七年级班主任,田老师。
聊天后才知道学校资金极其困难,原来的学校塌了才搬来这里,他忙着召集学生也没多说。
等到了教室,很奇怪,桌椅和饭堂的一样看起来还蛮好的,可是黑板是木制有裂痕,黑漆掉的差不多了,讲台桌基本上用手拍一拍就当柴火烧。
老师一道题一道题用手语解释,七年级和九年级的聋哑学生,像做考卷一样认真,时不时拍桌子跺脚和老师交流着,或有问题不懂单独解释。我静静地看着,没有任何别的声音,田老师解释“指导语”部分后,已然出汗了,但是无声的河继续流,学生开始自己做题,有人交卷子,和我眼神交流,还有孩子主动和我握手,谢谢我,我只能点头认同,用刚学的手语谢谢他们。
收了卷子,我与田老师同行,
“给您添麻烦了,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吗?”
“不用的,你们做项目过来已经不容易了。其实学校就是没有教具,那些桌椅是郑大更新时赠送的,篮球场上的球篮是嵩阳高中更新下来的。”
“其实那就很好了,只不过人家不用。”李校长不知什么时候与我们走在一处。
田老师送我下楼“不过,孩子们没有篮球。”
最后,我实在想问问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们的烦恼,田老师想了想说:“就是觉得不能像教正常学生那样送走一届学生还能时常联系,看看学生过得好不好,也不知道他们以何为生,也许,最后也不知道。”
我扭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