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1班学生(14)—不要在孩子面前自作聪明

       早上看到隔壁班老师给的一篇长达6面文稿纸的论文,注意,是论文,且出自一个十岁的孩子。文章用各种数据分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某位优等生的不优秀之处,每次考试的成绩及排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家是用人缘和态度而非成绩来判断一位同学是否值得认可,并由此放大了他的其他方面。在文章的结尾,该同学对此现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这位所谓的优等生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么光芒四射,班上还有比她更优秀然而支持率不高的同学。他说世道如果是这样,那他要吐血了。

       看完后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白白净净、个头矮小、看上去还有点萌的男孩能写出思维如此严谨的文章,更不敢相信现在的孩子已经有这么强的分析能力了。看来在我眼里还迷迷糊糊的孩子,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D同学是班上比较早慧的孩子,刚进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得比一般孩子要自律得多。每次老师的口令一出,他就立马能做得端端正正。无论是作业还是发言,他都无比积极。这样的孩子,自然免不了出类拔萃的回馈。小学几年间,他当过无数的玉兰之星,也多次在国旗下讲话,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进了学校的大队部,还被评选为武昌区的优秀少先队员。尽管他是如此优秀,可在我眼里他依旧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然而事实却往往出人意料。     

       大概是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仿佛跟我有仇一样。我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但我不太确定为什么。当时也快上课了,我也没有深究。在那节课上,他一反常态地不举手,不按我的要求来学习,还是一副赌气的样子。

      下课了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没想到他眼睛瞬间红了,泪水也哗哗地往下流,哽咽着说:“我发现您昨天不公平,明明H同学表现得那么差,您还夸奖了他。”我知道他心目中老师的绝对权威形象崩塌了,他哭是因为觉得以前信错了,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去信。嗯,这的确值得哭一场。我跟他解释说昨天是因为想鼓励H同学,希望他可以更加努力,并不是老师想黑白颠倒。他稍微好了一点,但我知道他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老师,从此以后还是会怀疑老师。

       果然,不久后,大队辅导员就来找我,说D同学跟别的大队委讲话被批评,他还翻白眼。辅导员特别生气,放学后把他留下来说了一个小时,然而第二天来他的态度并没有变得十分恭敬。辅导员愈加愤怒,扬言要把他踢出大队委。后来他母亲亲自参与其中,对他进行百般劝说教导,他才心悦诚服地跟辅导员赔礼道歉,勉强留了下来。

       我很担心一个孩子在没有足够独立性的时候对他本该服从的权威失去了信赖,这会把他带到一个不正确的自我偏执之中。很不幸地,在往后的几年中,他似乎越来越有“个性”,不太听老师的话,与同学相处也没有以前那么愉快。他原本就有偶像包袱,可是因为个性的某些执拗,他的书写越来越不工整,同学缘也差些了,成绩自然也受到影响。今年的区优少和大队委都没有选上。据他妈妈说,他心里很难过,不过也在慢慢卸下身上硬硬的甲壳。但愿他从此心态可以更平和一点。


       我自己是有愧疚的,没想到一个随意的举动对孩子的冲击这么大。班里的孩子在大城市里长大,父母受教育水平比较高,他们自己也从网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理解能力比我们所认为的孩童强多了,真的是不可小觑。作为老师,千万别再想着糊弄孩子们了,他们一个个心知肚明得很。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