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吕世浩老师在Coursera中有史记这门课,课中讲到了张良“忍”与“先”的智慧,这也体现在他给两个儿子所取的名字上:长子,张不疑。次子,张辟疆。不疑,即是使他人不疑,则己之行事必然出他人之意料,这当然是绝对的“先”了;“辟疆”通“避强”,避开强者,这是强调“忍”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张良为父爱子之心,于此可见。
据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字子房,封留侯。其先韩人,父祖均相韩。及至良,韩已亡。当其与力士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此匹夫之勇耳。后于下邳圯上遇一老父(似为黄石公),教之“忍”与“先”的智慧:圯下拾履,盖教之“忍”;五日之会,盖教之“先”。又授《太公兵法》一书,其后乃为王者师,其所用计谋亦无非“忍”与“先”二字。
苏轼散文《留侯论》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全锋而待敌敝”策略的重要性,此亦即是《孙子兵法》所谓“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主要侧重一个“忍”字。《留侯论》中“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善哉。
洪迈《容斋随笔·卷二·张良无后》中:沛公攻峣关,秦将欲连和,良劝因其懈怠击之,公引兵大破秦军;又,项王与汉王约中分天下,既解而东归矣。良有养虎自遗患之语,劝王回军追羽而灭之。此二事侧重一个“先”字。然此二事不止于杀降,固良之爵但能至子,去其死才十年而绝,后世不复绍封,惜哉。
处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当学会“忍”,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要学会“先”,做事积极主动,遇到好的机会,更应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