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华杉
人既然来学习,为什么又带着胜心呢?因为没有先“逊志”,不逊志,就不关注自得,只关注胜他。所以“逊志自得”这四个字,实在是学习学的核心,要时刻念在心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尽自思量,但是没有什么卵用,不如学习。”
这个,是切身体会。前面《为政》篇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又专门强调思不如学的问题。
钱穆注解说:“人必生于群体之中,并成长于群体之中而成其为人。所以学问,不是一人之学,道,也不是一人之道,一定是在群体之中,才有学有道。而群体,也非一日之群体,自古就有人,就有群体。所以学习要学别人,也要学古人,才能得道。”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人类的“集体大脑”,要向上下五千年的集体大脑去学。
西汉贾谊说,学习,就像太阳;自己静居独思,就像火。不去跟别人学,老是自己在那儿想,就像放着院子里的阳光不要,跑到屋子角落里去就那火光,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所以君子贵尚乐群而敬学,贱下离群而独思。没事多去上课,就算没什么特别具体要学的,也多接收一下“知识刺激”。
朱熹的注解里,讲君子之学习,在于“逊志而自得”,要跟别人学,怎么又说要“自得”呢,这就是《学习学》的关键,逊志自得,这四个字是核心,好好体会:
逊志,好理解,就是谦逊,出处是《尚书》,成语,“逊志时敏”,谦逊其心,敏于所学。简单的说,谦逊好学,不耻下问。人人都理解,但是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其实还是理念上认识不到位。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袋里,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这话呢,就有点像阿Q说的,别人已经不要钱了,只要思想,我还在拿思想去换钱,怎么还觉得自己比别人了不起呢?我们总是很敏于把自己的思想加之于别人,而不是敏于把别人的思想学到自己身上,这就是本能的误区。老这么想,学习意识就不强。
另一个不愿意提问的原因,是害羞,是怕别人发现自己不知道,所以不懂就装,学习欲望不强,宁愿错过学习机会,也不提问,这都是阻碍自己进步的性格特征。
还有一些同学,反过来,特别愿意提问,从老师讲第一句开始,他就在寻找提问的机会,他在找什么呢?他在找“一个质疑的角度”,机会来了,他逮住机会就要挑战老师。如果课堂上没逮着机会,一下课他就要找同学交流:“我觉得这老师也不行嘛!我觉得老师有个地方也讲得不对嘛!我觉得他讲的也没什么新东西嘛……”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学习的理念——自得。
自得,是自己得,学习,只关注切己体察,放自己事上琢磨,我收获了什么,不关注别人什么地方“讲得不对”。“讲得不对”的地方,跟我没关系。跟我有关系的地方,仔细消化。
那为什么,实际上,多数同学,都更着力于质疑老师,而不是学习自得呢,这是人性的弱点,王阳明说了,叫“有胜心”,上课他想胜过老师,读书他还想胜过古人呢,读《四书章句集注》,他也觉得“朱熹解得不行!”我读过一本某教授写的《大学》注解,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批评朱熹。读不了两页,“朱熹大谬!”又读两页,“朱熹没有道理!”唉哟,读不下去。
人既然来学习,为什么又带着胜心呢?因为没有先“逊志”,不逊志,就不关注自得,只关注胜他。所以“逊志自得”这四个字,实在是学习学的核心,要时刻念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