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在中医属“皮痹”范畴,其病机以阳气亏虚为本,寒凝血瘀、脉络闭阻为标。患者常因病程迁延,皮肤紧硬如革、关节屈伸不利,甚至累及脏腑。中医治疗讲究“温通”二字,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可逐步恢复肌肤弹性。今日分享一临床验方——通络解痹方剂,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硬皮病,供有缘人参考。
中医辨证:寒凝血瘀,阳气不达
此型患者多见面色青白,皮肤紧硬板滞,触之冰凉,遇寒加重。常伴四肢末端青紫,关节僵硬疼痛,畏寒喜暖,舌质紫暗、苔白滑,脉沉细涩。此为阳气不足,寒邪凝滞,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于濡养所致。
通络解痹方组成与方解
组方:桂枝、细辛、鸡血藤、当归、地龙、全蝎、黄芪、甘草。
方解:
桂枝、细辛温阳散寒,通达十二经,破除肌表寒凝;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濡润筋脉,促进新血化生;地龙、全蝎搜剔络脉瘀阻,通痹止痛;黄芪、甘草补益脾肺之气,助阳气生发,托邪外出。
案例:七年顽疾,终得化解
曾接诊一位中年女性,患硬皮病七年,初诊时面部皮肤紧绷,口唇难以开合,四肢皮肤硬化延至肘膝,十指屈伸困难,触之如冰。平素畏寒肢冷,夏季仍需穿厚衣,舌质紫暗、苔白厚,脉沉涩如轻刀刮竹。辨证属寒凝血瘀,阳气衰微。
予通络解痹方剂内服,并嘱其用药渣煎汤熏洗手足。初服7剂后,患者自觉手足转温,皮肤紧绷感稍减。坚持调治三月余,面部皮肤逐渐柔软,可自然展露笑容,十指活动自如,能握笔书写;畏寒明显减轻,冬日可减衣外出。后续以原方加减巩固,随访一年未再反复。
治疗核心:温通化瘀,分期施治
此方取效关键在于“温、通、补”三法并用:
温阳散寒:桂枝、细辛直驱寒邪,恢复阳气温煦之能;
活血通络:虫类药与草本药相配,既破深层瘀血,又养新血;
补气托毒:黄芪扶助正气,防止攻邪伤正。
通络解痹方剂作为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经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遭受硬皮病的困扰,不妨尝试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