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主人格为什么那么重要?
自我实现者能看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本来面目。
l 自我实现
①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上)
自我实现就是那些成为了自己的人,自我实现者是拥有自主人格的人,他们自己决定自己,自己为自己负责。
自主人格者是充分把自己活出来的人。当“我”被充分看见后,也就能看到“你”的真实存在了,可以很好地看见别人和外部世界。马斯洛认为,真正自主的人具备十四个明显的人格特征。
1. 准确和充分地认识现实。
2. 宽容但又嫉恶如仇。
3. 对自己的体验全然敞开。
4. 以问题为中心,不以自我为中心。
5. 超然独立的性格。
6. 不迷信权威和文化。
7. 清新隽永的鉴赏力。
8. 真切的社会情感。
9. 深厚的人际关系。
10. 民主风范。
11. 高度的道德感。
12. 批判精神。
13. 接受模糊状态。
14. 高创造力。
自我实现者与非自我实现者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可以臣服于其他人和其他存在的真相,而后者则陷入在自己自恋的想象中
②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下)
马斯洛将匮乏定义为基本需要的匮乏。当基本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基本需要上。
那些能活在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了,于是不必再执着。很多人处于临界点上,觉知和适当的满足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匮乏认知和匮乏价值,过渡到存在认知和存在价值中来。
自我实现者能看到自己、他人和世界本相,事实是什么样子,他们就看到什么样子,这是自主者之所以有创造力的最根本原因。马斯洛认为这多半要追溯到他们无畏的性格。
③ 怎样回归自主
自主人格是自我实现的前提,一个自主性被允许、被鼓励的早期环境有助于自主人格的形成。
糟糕的原生家庭可能导致自主性的破坏以下建议可以帮助回归自主:重建你的内部评价体系;倾听并接受你内心的声音;把每个别人都当作独一无二的人。
还有一些小建议:无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献身事业;选择成长;真诚一致;从小处做起;勤奋。
与其说创造力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人格。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控制性教育和太顺应社会是导致抛弃自主进而丢失创造力的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创造,是按照你的意愿去创造你的生活。
④ 高峰体验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们常常会提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感觉,就像光一样,照亮了他们的一生。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深刻无比,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
“合一感”就是头脑自我消失、完整自我消失、时间消失和空间消失。如果用马丁布伯的理论来讲,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建立的那一瞬间。追求合一感有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一条是努力放下自我,另一条是努力去成为自己。
经典精神分析追求的并非是把问题治好,而是实现一个终极目标,让被分析者由衷地信任他的自发性。在高峰体验中,可以有各种美好的、迷人的描绘,而同时你会看到,这些体验发生时,当事人都体验到毫不费力、纯发自然的感觉,这也是自发性。
l 让情绪流动
① 打开能量之结
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令我们陷入困境,常常是因为我们想否认人生的悲剧性,最终在我们精神中竖了一堵墙,将我们的心与人生真相隔离起来,而且这道墙会越来越厚,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
哀伤过程是告别悲惨过去的必经之路。必须是那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不是表演出来的悲伤,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好处,比如别人的可怜与同情的悲伤,而仅仅是直面自己的不幸时带来的自然而然的难过。
当悲伤自然流动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泪水就像是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将能坦然接受悲惨的人生真相,不再去否认,也不再去和这注定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较劲,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重新回到了自己身上。
② 让愤怒流动
理解你的愤怒,问问它向你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地去解决它,那它势必会帮助你强大起来。
生命力天然就是带着攻击性的,当我们能很好地展开攻击性,例如表达愤怒时,生命力也由此得到张扬。
在任何一个领域,要唱出我们自己的最强音,都需要敢于表达愤怒,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它不仅仅是表达愤怒和压抑愤怒这么简单,只有能表达愤怒与攻击性的人,才能品尝到活出自己的滋味。
③ 两种愤怒
愤怒有两种,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好的愤怒既能够保护你自己的空间,也能促进关系朝向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而坏的愤怒常常只能带来破坏。
能坦然表达愤怒的人,会很快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使得沟通变得很高效,而压抑愤怒的人会让沟通变得复杂低效。
压抑愤怒的人,会让愤怒以其他方式展现出来。并且,他们觉得愤怒是破坏性的,所以一旦他们表达愤怒时,常常也会有破坏性的后果。
学习直接而合理地表达愤怒,而且是对着引起愤怒的人去表达,这是一件非常有张力的事情,越是能做到这一点,就越会拥有更好的关系。
④ 让一切情绪流动
人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到更大的世界中,而舒适区的边界,总是由恐惧所形成。恐惧,常常是在揭示着生命的真谛,越是恐惧的地方,可能越是藏着极为重要的生命真相。
人性极为复杂,关系也极为复杂,在复杂的关系互动中,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深具价值,越是能尊重这些情绪,并让它们在自体和关系中充分流动,越是对你、对我和对关系的尊重。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情绪情感是最重要的体验部分。当一切体验都流动时,你会发现,并非是只有正面情绪能让你体验到幸福,实际上,一切情绪的流动,才是幸福感的根本。
l 让欲求流动
① 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
一个人活在“需求基本被看见、被满足”的感觉里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情绪的自然流动,另一个是在表达需求与情绪时,身体是协调、放松而自在的。
深度的怕麻烦哲学,都是在生命早期、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健康的情形是父母心中有爱意和热情,他们会带着欢喜去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带着自信和一点理直气壮的劲儿去要帮助、要爱。
活力流动起来后,才能享受到热情流动的感觉的美好,谁付出谁索取,谁对谁错,其实都不重要。
② 你的需求不是罪
对于一个怕麻烦的人来说,表达需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一旦被拒绝,就会产生非常糟糕的感觉。这些糟糕的感觉,有非常丰富的情绪层次。首先是羞耻,其次有暴怒,还有失望、绝望与悲伤。
围绕着“需要有罪”和“我有需要”这两个部分,可以分出好人与坏人。坏人似乎没有“需要有罪”,而只剩下“我有需要”,并且不择手段去追求需要的满足。其实这并不是真的,这样的人只是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第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习用作商业看到自己围绕着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负罪感,然后带着负罪感去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去体验需求这股能量在关系中流动的感觉。
欲求是一个粘着剂,将我们彼此粘到一起,直到完全找到真我。只要有需要,一定的罪恶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前行,让一切流动,不断走向“我与你”的境界。
③ 让你的声音流动
你必须重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要注意对人的回应方式,表达与回应在大际关系中非常根本。不懂表达,特别是不懂回应,容易给关系进或根大的伤害。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发出声音的方式,也是他小时候被回应的方式。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幼童未来的沟通能力。
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不容易做到,首先得意识到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它是可以改变的。不管过去如何,你都可以试着鼓足勇气,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通过不断地投入,对这个世界持续发出你的声音。
④ 呼吸的隐喻
流动,是能量在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自由传递与交换,一切涉及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主题,都藏着是否能自由流动这个隐喻。
呼吸是一个人与外界世界关系的隐喻。用什么样的方式吸入外界的空气,可以反映对外界的基本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呼出内部的空气,也可以反映外界对自己的基本态度。
一个人可能会觉得外界对自己充满敌意,而自己对外界充满善意。但这不是真实的,这是分裂、否认加投射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自己的恶,并将这部分自身的恶,投射到了外部世界,由此才产生了这种感觉。所以要提醒自己,感知中的外界的恶意程度,其实是自身对外界的恶意程度。
成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咨询师对来访者,都需要有去毒化能力,深刻理解孩子和来访者的敌意,让它在关系中呈现、表达、流动与转化。
Ø 复盘
当“我”的存在被确认时,我也就可以确认“你”的存在。
在一个稳定的容器内,表达你的攻击性,而它不断地被确认为生能量,而整体上被确认生能量后,就可以酣畅流动了。它可以更简单地概括为:“我”的存在被“你”允许。
情绪流动,特别是所谓负面情绪的流动,让欲求流动,都是自由的重要表现。
无论情绪还是欲求,都是一份动力,而任何一份关系都意味着“自体+动力+客体”,如果没有了动力,关系也就无从说起,情感也就谈不上了。
流动,是动力发生在“我”与“你”之中,而这意味着是“我”的内在世界和“你”的外部世界在自由地发生着交换。人类的一切需求都藏着这种内外能量的交换,而一个人如何感知他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会影响到这份交换的自由度。所以,一切交换也都有这份隐喻。在交换过程中我们会刻意或者下意识地制造很多障碍,所以,自由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