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凡人,
尽力想把自己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结果,
却活成了别人想让你成为的样子。
—— 题记
记得还是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课外书、小说这一类的文字,还记得第一本看的就是郭敬明的《幻城》,瞬间让十几岁的我,进入了一扇从未见过的大门,开门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没怎么有手机,也不太接触电脑的时代,我们所有对这个世界认知,都来源于父母、老师、很多旁人的描述和灌输,或者是电视和书本,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去告诉你青春是什么模样,也很少有人去告诉你友情爱情亲情又是什么模样,除了好好学习旁的也没人在意,有关感情的认知,都是自己慢慢的摸索,体会,感知,直到现在。
我看着书里的爱恨情仇,看那些我从未见过,也许永远也不会见过的风景,那些文字给了青春时的我非常大的影响和震撼,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作文、随笔,都会下意识的模仿那些看似华丽却空洞而拗口的字眼,现在还留着很多初中时代的笔记,想起当时的心情,觉得可笑,却又留恋。
那时候真的特别喜欢看郭敬明,随笔的封面上都写着“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上学的时候觉得,最好的兄弟也不过就是傅小司和陆之昂这种,一起打闹,一起逃课,上学的时候觉得,最好的爱情也不过就像立夏和傅小司一样,相互付出,用尽全力。
那时候也特别心疼易遥,昏暗的弄堂,咒骂的话语,单薄而绝望的少女,优秀而阳光的少年,给我的青春时代划上了一笔笔清晰的痕迹,写文字时也是偏爱冷清而孤寂的话语,对整个周围的环境都淡漠而疏离,好像从那时起,就不爱热闹,或者说很不喜欢热闹,喜欢独处,恐惧社交,所以你看,每一本书都是一种思想,会慢慢渗透、影响读者的行为举止,性格情绪,甚至有些痕迹会影响一生。
上学的时候格外喜欢看郭敬明,长大以后却特别羡慕韩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真的很难。
郭敬明按部就班的成长,学习,高考,上大学,写书,成立公司,拍电影,好像是一个人正常的成长足迹,但是却随着逐步的成长,文字再也不是他表达心声的工具,而是谋利的手段,通过文字,他买了大房子,让父母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收获了名利荣誉,收获了掌声赞扬,却慢慢让人们忘记了他是谁,他想要什么。伴随着声名鹊起,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质疑、绯闻、黑历史,人前显贵的同时,却让人觉得依旧如履薄冰。
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的成长,却忘了自己是谁,想要什么。
所以如今二十几岁的年纪,格外羡慕韩寒,当初那个挂科退学,桀骜不羁的男子,慢慢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当年对于他退学却写作成名,在我们身边还引起了很大的讨论,韩寒成了叛逆的代名词。反观如今,才觉得他实在是很有勇气,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飞驰人生,听着沈腾滔滔不绝的专业名词,我感受到的是韩寒对于赛车狂热的情感和执着的热爱,他的电影,拍自己想要的东西,说自己想要的话,他说,此片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别人的话语和想法支配,慢慢的在人生中就参杂了很多别人的思想。别人念叨着公务员稳定,你就去考公务员,但是考上了又有人说年轻人应该出去闯荡,于是你左右为难。别人念叨着女孩子到了年纪就该嫁了,年纪大了不好找对象,于是你迫于压力妥协,相亲结婚生孩子,结果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父母告诉你做人要与人为善,于是你总在委屈自己满足别人,结果还收到满满的意见。
我们好像总是在为别人的想法活着,慢慢的忘了自己要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怎么样过不是一生呢,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让自己过的自在点吧,喜欢的东西就去买,想去的地方就去看看,趁着最好的年纪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
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大概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
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自信优雅,乐观从容,
在漫长的余生当中,
为自己所热爱的一切,用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