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都没有用过简书了。只从2018年写过一篇随笔后。我就没有写点东西。一是因为后来的高考没有手机,也没有时间;二是换了手机后下载过,后面慢慢的就没有再打开,最后就忘记了。
现在重新打开简书写一写。坚持点事情。
前边都是废话。 今天我想写的是正在读的一本书邱振中先生的《书法——七个问题》。这本书我读的很慢。花了2个小时8分钟就只读了22页。。。
这22页仅仅只是:目录、前言、绪论而已。
但是在这22页里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思考读这本书的意义。
关于目录部分:绪论、书法起源、书法作品的构成、含义与表现机制、书体流变、书法家、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书法理论。不包括绪论正是书本题目所讲的七个问题。
我带着疑问:为什么是这七个问题呢?去阅读作者的前言。我喜欢看前言,因为作者会告诉读者写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本是,为什么要定这七个问题而不是其他的问题?阅读完后会有怎么样的思考?
前言有讲到全书七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书法起源、书法作品的构成、含义和表现机制它们是构成了当代书法理论的骨架,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思考问题:我们对作品是否能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这个问题之后等我阅读完再写)
书法流变:我只简写为差异和相关性
那么涉及到了书法家。书法家是参与书法活动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核心人物,对书法理解具有特殊意义。书法家对书法的创作是自觉意识的演变。其中具有复杂性但是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能在书法创作中产生新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是书法理论。我认为这是我最难理解的部分。前面三个部分将技法这个讲理论。理论对于我而言较为痛苦。它涉及到文言文翻译,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就理论的所讲的我不能都立马就能能够体会到,而是要经过漫长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体会到古人简短话语的含义。
前言中有讲到:讨论对书法的思考何以能成为中国当代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书法理论展示了把书法不断思考下去的可能性和具体路径。
书法文献则是了解书法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书法进行思考的出发点。
确实现在的我读完这本书也许只是浅浅的体会,等我三十、四十才去思考就是另一种体会和见解了。
绪论部分
提到书法的视觉元素:1.用毛笔写的一些字;2.笔画:流畅、生动;3.较小的文字(是关于作者的姓名和文字内容)4、红色的两方印章(姓名章和闲章)
列举了十条思考的问题。
墨迹和拓本(区别和联系)
墨迹和印刷品(其中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形式 (卷和轴)
字体的大小(每一件书法作品的字都是有讲究的,我们作为刚入门的初学者在创作一副作品时考虑内容要用什么字体合适,字的大小也会有讲究,不同的朝代它的的字也有大小之分)
落款与印章 (考虑到落款应该怎么落,落在哪里与正文用什么比较合适。就比如:正文是静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就需要拿动态书体:行书草书或者行书与楷书之间的行楷书等等都是有很多的讲究。盖印也是如此里面都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书法作品的欣赏(也是一门学问。)
在着22页里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基础性的知识了解,都书得带着脑子去思考,读完之后的感想。
正在阅读ing~
坚持思考并且记录下来。
晚安~